[实用新型]易拉罐罐盖结构无效
| 申请号: | 200820104562.0 | 申请日: | 2008-09-1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57973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09 |
| 发明(设计)人: | 请求不公开姓名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国洲 |
| 主分类号: | B65D17/34 | 分类号: | B65D17/34;B65D85/7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537202广西壮族***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易拉罐 结构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易拉罐的罐盖结构,是一种能避免拉环脱离罐体和方便饮用的罐盖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易拉罐罐盖是由盖体、开口片和拉环构成。盖体和开口片在同一平面上,低于罐体的上沿。开罐时,拉起与开口片铆合的拉环,开口片便沿撕裂刻痕线与盖体脱离而形成开口。这种结构在开罐后,开口片及拉环与盖体脱离,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且开口低于罐体的上沿,造成饮用上的不便。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易拉罐罐盖开罐后拉环与盖体脱离和不便饮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罐盖结构,该罐盖结构在开罐后能达到方便饮用及避免拉环脱离的环保效果。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罐盖由拉环、开口片、上盖、下盖构成。上盖的盖面与罐体的上沿等高,下盖的盖面低于罐体的上沿;拉环以铆钉与开口片铆合,且拉环能以铆钉为中心转动;开口片通过不封闭的撕裂刻痕线与上盖连接。开罐时,转动并拉起拉环,开口片与上盖形成开口,因刻痕线是不封闭的,所以开口片仍与上盖相连,再转动一次拉环使其与开口片叠在一起,然后把拉环与开口片往下按在下盖的上面。据此,开罐后,开口在与罐体上沿等高的上盖上,拉环和开口片被按在低于罐体上沿的下盖上并与罐盖相连,这样就达到了饮用方便及避免拉环脱离的环保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既可避免拉环脱离又方便饮用,且无需对现有技术作太大的改动,技术简单。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纵剖面图。
图3----图8是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实施例的附图。其中:图3、图4和图7是俯视图;图5、图6是正面纵剖面图;图8是图7的侧面纵剖面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第二个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中1.罐体上沿,2.下盖,3.上盖,4.开口片,5.拉环,6.铆钉,7.撕裂刻痕线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中,拉环(5)以铆钉(6)与开口片(4)铆合,开口片(4)通过不封闭的撕裂刻痕线(7)与上盖(3)连接。
在图3所示实施例中,先顺(或逆)时针方向转动拉环(5)180度,使其一端伸出到罐体外(如图4),然后拉起拉环(5)使开口片(4)沿刻痕线(7)与上盖(3)形成开口(此时,因刻痕线是不封闭的,所以开口片仍与上盖相连,如图5),接着再次将拉环(5)转动180度,使其与开口片(4)叠在一起(如图6),最后,将叠在一起的拉环和开口片往下按在下盖(2)的上面(这时,拉环和开口片低于开口,不会影响饮用,如图7、8)。
在图9所示的另一个实施例中,上盖(3)所占罐盖表面积的比例扩大,下盖(2)所占罐盖表面积的比例缩小,即上盖(3)与下盖(2)所占罐盖表面积的比例可随实际生产的需要而调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国洲,未经张国洲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0456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