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短应力线轧钢机辊缝调节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04512.2 | 申请日: | 2008-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44586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5-27 |
发明(设计)人: | 黄汉成;陈玉昆;罗庆革;曾仙斌;吴春平;石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柳州市永益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B31/16 | 分类号: | B21B31/16;F16H1/16 |
代理公司: | 柳州市荣久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周小芹 |
地址: | 545007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应力 轧钢机 调节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金属轧制机械的辅助装置,特别是一种用于短应力线轧钢机上的新型短应力线轧钢机辊缝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短应力线轧钢机辊缝调节装置一般均是由动力装置1带动单头蜗轮蜗杆传动机构11、再由单头蜗轮蜗杆传动机构的蜗轮带动螺旋锥齿轮传动机构12,从而带动位于螺旋锥齿轮孔内的拉杆旋转来达到调节轧钢机上下轧辊之间的间隙目的(参见附图3)。但由于该装置在使用中受力非常大,螺旋锥齿轮的使用寿命较短,维修难度大,而且其辊缝调节精度低;此外,螺旋锥齿轮的加工难度也较大,加工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短应力线轧钢机辊缝调节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使用寿命较短、维修难度大、辊缝调节精度低、加工难度大、成本高的不足之处。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短应力线轧钢机辊缝调节装置,包括动力装置、由动力装置输出轴带动的蜗轮蜗杆传动机构,所述的蜗轮蜗杆传动机构为由多头蜗杆A和蜗轮A组成的多头蜗轮蜗杆传动机构A;所述的短应力线轧钢机辊缝调节装置还包括有两组多头蜗轮蜗杆传动机构B,该多头蜗轮蜗杆传动机构B由多头蜗杆B和蜗轮B组成,蜗轮A的中心孔通过传动连接套与多头蜗轮蜗杆传动机构B的多头蜗杆B连接;蜗轮B中心孔内安装有连接上、下轧辊轴承座的拉杆;所述多头蜗轮蜗杆传动机构A的多头蜗杆A还连接有多头蜗轮蜗杆传动机构C,多头蜗轮蜗杆传动机构C由多头蜗杆C和蜗轮C组成,蜗轮C的中心孔通过传动连接套连接有两组由多头蜗杆D和蜗轮D组成的多头蜗轮蜗杆传动机构D,蜗轮D中心孔内安装有连接上、下轧辊轴承座的拉杆;上述多头蜗杆A的头数及多头蜗杆B的头数、多头蜗杆C及多头蜗杆D的头数的取值范围为2~6头。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的多头蜗轮蜗杆传动机构A的多头蜗杆A与多头蜗轮蜗杆传动机构C的多头蜗杆C之间依次通过联轴器、中间轴以及联轴器连接在一起。
由于采用上述结构,本实用新型之新型短应力线轧钢机辊缝调节装置与现有的短应力线轧钢机辊缝调节装置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使用寿命长、减少了维修频率,从而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由于本实用新型将原螺旋锥齿轮传动机构改为多头蜗轮蜗杆传动机构,不仅能保证准确的传动比,而且在轴截面相同的情况下,多头蜗轮蜗杆传动机构所承受的扭矩要比螺旋锥齿轮传动机构承受的扭矩大得多,即使受到较大的作用力也不容易损坏,因此,本辊缝调节装置的使用寿命较长,同时也可以大大提高轧钢机的使用寿命,减少了维修频率,从而也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2、辊缝调节精度高、易于加工、成本低:
由于本实用新型用多头蜗轮蜗杆传动机构取代了原来的螺旋锥齿轮传动机构,而多头蜗轮蜗杆传动机构的传动比较精确,有利于提高轧钢机辊缝调节的灵敏度,并且由于螺旋锥齿轮的结构比较复杂,而蜗轮蜗杆的结构比较简单,因此,蜗轮蜗杆比螺旋锥齿轮更易于加工,其加工成本也大大低于螺旋锥齿轮。
3、提高了辊缝调节的效率:
由于本实用新型不仅将原螺旋锥齿轮传动机构改为多头蜗轮蜗杆传动机构,而且将原来的单头蜗轮蜗杆传动机构也改为多头蜗轮蜗杆传动机构,而多头蜗轮蜗杆传动机构的输出转速要比单头蜗轮蜗杆传动机构的输出转速快得多,因此可大大节省了辊缝调节的时间,从而也大幅度地提高了辊缝调节的效率。
4、有利于提高轧钢厂产品的质量及产量:
本实用新型采用多头蜗轮蜗杆传动机构代替了原螺旋锥齿轮传动机构,由于蜗杆的齿为连续不断的螺旋面,传动时与蜗轮间的啮合是逐渐进入和退出,蜗轮的齿基本上是沿螺旋面滑动的,而且同时啮合的齿数较多。因此,蜗轮蜗杆传动要比螺旋锥齿轮传动平稳,其噪音也更小,从而可提高轧钢厂产品的质量及产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之新型短应力线轧钢机辊缝调节装置的技术特征作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图2:本实用新型之新型短应力线轧钢机辊缝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主视图;图2:图1的俯视图。
图3:现有的短应力线轧钢机辊缝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动力装置, 2—多头蜗轮蜗杆传动机构A, 201—多头蜗杆A,
202—蜗轮A, 3—多头蜗轮蜗杆传动机构B, 301—多头蜗杆B,
302—蜗轮B, 4—传动连接套, 5—拉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柳州市永益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未经柳州市永益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0451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