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TAIC高效厌氧反应器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04400.7 | 申请日: | 2008-07-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54492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6-10 |
发明(设计)人: | 赵泽明;秦家运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泽明 |
主分类号: | C02F3/28 | 分类号: | C02F3/28 |
代理公司: | 桂林市华杰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巢雄辉 |
地址: | 541002广西壮族自治***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taic 高效 反应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厌氧反应器,具体是一种TAIC高效厌氧反应器。
背景技术
目前效率较高的厌氧反应器为IC厌氧反应器,这种反应器把两个UASB反应器叠加在一起成为直筒形,其内部设置了沼气提升管与循环回流管,上部为气液分离器,与单个的UASB反应器相比,提高了进料有机负荷率,实现了沼气提升内循环,增强了反应器的抗冲击负荷能力等,其不足是:不适应含固体悬浮物高的料液,内循环回流量不能人为调节,循环回流管回流的污泥不能和进料及早充分混合,沼气收集也不完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容积负荷高、能实现主动内循环、产气率高、抗冲击负荷能力强的TAIC高效厌氧反应器。
本反应器包括叠加的第一反应室和第二反应室、进料管、出料管、沼气提升管、污泥循环回流管、三相分离器、气液分离室等,其特征是:叠加的两个反应室高度直径不同,上面的第二反应室和下面的第一反应室直径比为6:5,高度比为1:2,整个反应器高度12~30米,高径比5~10。三相分离器为球冠倾斜连接管三相分离器,在沼气提升管上设置有可调速循环污泥循环回流泵,可以人为的控制循环回流量,污泥循环回流管直接与进料总管口下部连通,使污泥与进料及早混合,加快反应速度。进料口上设置有自动调压进料池,进料总管与第一反应室底部的布料系统相连接,布料更均匀。进料采用水压式,能自动调压并能防止堵塞,进料口和出料口设置有高差,可自动排渣。
所述的球冠倾斜连接管三相分离器的倾斜连接管设置在第一反应室球冠顶部的两侧边;
所述的可调速回流泵设置在第一反应室的提升管上部,第二反应室外;
所述的气流分离器为两个,在第一反应室和第二反应室上面各设有一个气液分离池,即为第一反应室气液分离池和第二反应室气液分离池。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具有特高的容积负荷率,高出IC反应器1倍以上,占地面积小,基建投资省,适应性广,产气率高,由于能实现主动内循环,污泥循环回流在进料总管就与料液混合,并设置有布料系统,抗冲击负荷能力强。
附图说明
图1为TAIC反应器结构示意图。
图中:1.自动调压进料池 2.进料口 3.进料总管 4.布料系统 5.第一反应室 6.第二反应室 7.三相分离器 8.提升管 9.可调速循环回流泵 10.第一反应室气液分离池 11.污泥循环回流管 12.沼气导气管 13.第二反应室气液分连接管 14.第二反应室气液分离池15.沼气收集罩 16.沼液、沼渣溢流管 17.底渣排放管 18.倾斜连接管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由自动调压进料池1、进料口2、进料总管3、布料系统4、第一反应室5、第二反应室6、三相分离器7、提升管8、可调速循环回流泵9、第一反应室气液分离器10、污泥循环回流管11、沼气导气管12、第二反应室气液分连接管13、第二反室气液分离池14、沼气收集罩15、沼液、沼渣溢流管16、底渣排放管17、倾斜连接管18组成,第二反应室6叠加在第一反应室5的上面,三相分离器7设置在第一反应室5的顶部,倾斜连接管18设置在第一反应室5顶部的两侧边,在第一反应室5的沼气提升管8的上部设置可调速循环回流泵9,第一反应室5的气液分离室10的污泥由循环回流管11与进料总管3连通,进料总管3管口2上面设置自动调压进料池1,进料总管3与布料系统4连通,底渣排放管17斜置在第一反应室5和第二反应室6中,管端插到第一反应室5底部,另一端开口在第二反应室6外,第二反应室6气液分连接管13连接第二反应室6和第二反应室6的沼气收集罩15,第一反应室5和第二反应室6的气液收集罩10和15与沼气导管12连通,沼液、沼渣溢流管16与第二反应室6的气液分离室14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泽明,未经赵泽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0440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