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节能炉灶无效
| 申请号: | 200820104175.7 | 申请日: | 2008-04-1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03154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3-04 |
| 发明(设计)人: | 钟尚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钟存节 |
| 主分类号: | F24B1/18 | 分类号: | F24B1/18;F24B1/191 |
| 代理公司: | 广西南宁明智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叶善士 |
| 地址: | 530001广西壮族自治区***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节能 炉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固体燃料的家用炉灶,尤其是一种节能炉灶。
背景技术
目前传统的家用炉灶主要由灶体、进风口、清灰口、灶口、投料口、灰箱、灶桥、燃烧室、隔热层、集热盒、马蹄形排烟道、烟囱组成。其缺点在于:进风口和清灰口都是同一个开口,由进风口、清灰口进风供氧,极易引起灰尘污染厨房及食物;从进风口进来的空气是常温空气,所以生火较困难,有些需要鼓风机,没电不能使用;不能循环利用过剩的热量,集热盒使火苗相对均匀地与锅底相切,其虽然起到均匀分流火苗的作用,隔热层具有能隔断热量从灶内向灶体外传递而损失能量的用途,但由于锅体不可能完全吸收全部的热能,故有较多过剩的热能在排烟过程中损失而浪费;鼓风型的节能炉灶虽然对燃料的利用率高,但生火仍较困难,锅边四周直接排烟,造成灰尘污染严重,不能连续投燃料,没电不能用,且不适用大型的炉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实用、能连续投放燃料、可避免污染的节能炉灶。不仅合理再利用过剩的热量、生火容易,而且在使用过程中提高了燃料的利用率,可不配备鼓风机,且可适用于大、中、小型的炉灶。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本节能炉灶包括:灶体、进风口、清灰口、灶口、投料口、灰箱、灶桥、燃烧室、隔热层、集热盆、排烟道、烟囱,在排烟道与烟囱之间固定安装有传递热的排烟管;排烟管的外壳设有进风道,外壳的底部设有轴线不一致的排烟管底隔风板和通灶底进风口。
排烟管主要由金属或合金或陶瓷瓦构成。
排烟管的中心线与灶桥的水平线所处平面的夹角及与水平线的垂线的空间夹角分别为0~24度、0~56度;排烟管可设在垂线的左边或右边;排烟管的中心线经过灶桥的中点和烟囱的中点。
排烟管的一端与排烟道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烟囱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该实用新型是一种结构简单实用、能连续投放燃料、可避免污染的节能炉灶。不仅合理再利用过剩的热量、生火较容易,在使用过程中提高了燃料的利用率,可不配备鼓风机,而且可适用于大、中、小型的炉灶;能相对减少因对流造成的能量损失,当生火一定时间后,发热时的排烟管对进风加热;使进到灶底的空气已有一定的热量而起到节能作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A-A剖面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正视缩小图。
图3是排烟管、进风道和隔风板相结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的左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扩大图。
图中所示:
1-进风口,2-排烟管,3-排烟管底隔风板,4-通灶底进风口,5-灶底,6-灶桥,7-燃烧室,8-排烟道,9-集热盆,10-烟囱,11-投料口,12-清灰口,13-灰箱,14-灶体,15-进风道,16-排烟管的中心线,17-灶桥的水平线,18-灶桥的中点,19-烟囱的中点,20-水平线17的垂线。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图1~图5所示,本节能柴灶主要由:灶体14、进风口1、清灰口12、灶口、投料口11、灰箱13、灶桥6、燃烧室7、隔热层、集热盆9、排烟道8、烟囱10组成。
在排烟道8与烟囱10之间固定安装有传递热的排烟管2;排烟管2的外壳设有进风道15,外壳的底部设有轴线不一致的排烟管底隔风板3和通灶底进风口4。
排烟管2主要由铝、铜、铁等金属之一或合金或陶瓷瓦构成。
排烟管2的中心线16与灶桥6的水平线17所处平面的夹角及与水平线17的垂线20的空间夹角分别为0~24度、0~56度;排烟管2可设在垂线20的左边或右边;排烟管2的中心线16经过灶桥的中点18和烟囱的中点19。
排烟管2的一端与排烟道8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烟囱10固定连接。
马蹄形的排烟道8与烟囱10之间设置一个梅花形(圆筒形或螺旋形)的金属制的排烟管2。排烟管2的前后两端有大小之分,大端连接于马蹄形的排烟道8,管底内底面高出灶桥6水平面1~3CM,小端管外的上面预留4~6CM的进风道15,其道厚为1~3CM。
普通炉灶使用时向投料口投料生火,进风由清灰口进风供氧,燃烧后热气与锅底集热盘相切后从烟道、烟囱流出,由于锅体不能完全吸收热气里的能量,所以就有部分能量随气流流失而浪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钟存节,未经钟存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0417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