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压调节器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03777.0 | 申请日: | 2008-07-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29512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29 |
发明(设计)人: | 葛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葛勇 |
主分类号: | G05F1/10 | 分类号: | G05F1/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831300新疆维吾*** | 国省代码: | 新疆;6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压 调节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与电动机、水泵等机电设备配合使用的用于改善电器工作状态的电子仪器,尤其是电压调节器。
背景技术:
随着,目前市场上的类似产品一般都是用在家用电器上,在进行调压转接时,由于继电器触点的断开与闭合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在输出端会有短暂的无电压状态,它给负载造成一定的影响。
中国专利申请号94195132电压调节器,其中串联通路晶体管和一个放大晶体管是互补类型。来自直流电源的供电电流通过串联通路晶体管的发射极—集电极路径流向负载。这个电流量由从已调节的输出电压耦合到放大晶体管基极的负反馈控制信号控制,它顺次驱动串联通路晶体管的基极。放大晶体管的发射极耦合到一个小于已调节的直流输出电压的电压,以便降低该晶体管对的驱动要求。中国专利申请号200410079433一种调节器,用于将电源的输入电压转换成输出电压,该调节器包括至少两个导电开关,导电开关将能量从电源传到输出端,每个导电开关以约50%占空比进行工作,至少两个电感器与至少两个导电开关相连接,上述至少两个电感器是在公共铁心上绕制的,每个电感器所具有的极性使得这些电感器中的直流电流彼此抵消,电感器具有约大于0.99的耦合系数,至少两个稳流开关与至少两个导电开关相连接,以在非导通周期为电流提供路径,驱动信号发生器产生驱动信号,用于控制至少两个导电开关。中国专利申请号200720001893.7,电压调节器及电压调节系统,其中电压调节器包括一激磁驱动单元连接于发电机的激磁线圈,用以驱动该激磁线圈激磁;一建压驱动/防漏电流单元连接于该电瓶与该激磁驱动单元,用来接收电瓶电压,以及驱动该激磁驱动单元动作,进而让发电机于低转速下完成电压建立;一激磁截止单元连接于该激磁驱动单元与该建压驱动/防漏电流单元,并于发电机完成电压建立后,依据已建立的电压而截止该激磁驱动单元。电压调节系统由前述的电压调节器、一发电机、一电瓶、一警示灯及一启动开关连接组成。
以上相关技术方案,各有改进,但是仍需要更为完善的有效技术方案公开。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供电线路电压出现不稳定状态时,有效调节电压,降低电子设备因供电电压变化幅度较大时造成设备停滞的影响,即电压调节器。
实现本实用新型发明目的的措施包括:壳体外壁固定输入、输出端子,壳体内固定电路板,电路板主要由整流电路、电压取样电路、调压门限电路,调压延时电路、输出控制电路、升压变压器及续流电容等组成。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输入、输出端之间电路板包含整流电路、电压取样电路、调压门限电路,调压延时电路、输出控制电路、升压变压器及续流电容。尤其在电网负荷重,线路长,不稳定,造成大功率设备启动线路电压降很大时,电压低于交流接触器的释放电压,交流接触器就会释放主回路断电,设备不能运转、若在启动瞬间能使供给交流接触器线圈的电压升高到不低于交流接触器的释放电压,设备仍能起动运转,当电网电压回升后,又转入直接供电,电路简洁、紧凑,电压调节及时准确,效率较高,可充分保持设备正常、稳定、持续启闭及工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电路图。
附图标记包括:壳体1、输入A2、输出A3、输入B4、输出B5、电路板6。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壳体1外壁固定输入A2、输出A3、输入B4、输出B5端子,壳体1内固定电路板6。
电路板6主要由整流电路、电压取样电路、调压门限电路,调压延时电路、输出控制电路、升压变压器及续流电容等组成。
交流电从A1、A2点输入经D1、D2、D4、D5整流输出约10V直流电压,电网电压取样由R7、R4分压获得经C1滤波由LM324的6脚输入,同稳定的5脚的门限电压进行比较。13脚、9脚均从1脚得到一个稳定的约3V的电压。7脚输出再次送12脚比较,14脚输出后经单向延时回路,送10脚、8脚输出驱动Q1后控制继电器K1的吸合与释放开,当吸合时A3抽头同“输入B”相接,此时变压器起到升压的作用。当继电器释放时,“输入B”与“输出B”直接接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葛勇,未经葛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0377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米饭自动生产机
- 下一篇:吸盘式微型章鱼三脚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