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功能便携折叠棋具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03720.0 | 申请日: | 2008-06-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44344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5-27 |
发明(设计)人: | 罗雪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罗雪松 |
主分类号: | A63F3/02 | 分类号: | A63F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841000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尔勒*** | 国省代码: | 新疆;6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功能 便携 折叠 棋具 | ||
1.一种多功能便携折叠棋具,其特征是:整部棋具由开口箱(18)、插槽装置(12A,12B)、中国象棋盘背面围棋盘(25)、折叠棋盘(13A,13B,13C,13D)、主盒盖(2A,2B)组成,折叠收合后成长方扁形箱体,箱体上设有插销/插孔(10A,10B,10C,10D),并在象棋盘边条(8A)中部设有提梁(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棋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箱(18)是在矩形底板(1)背面两短边部位设置横木(5A,5B),在(5A,5B)的一端固定长条木(16),在长条木(16)和横木(5A,5B)上固定耐磨布料(17),它们和矩形底板(1)共同构成开口箱(18),箱内可存放两个折叠凳和其他小物件,开口箱也可做成封口的,设拉链封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棋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槽装置(12A,12B),是在矩形底板(1)正面两短边处分别固定插槽木(20),然后将设有弹簧(22)的镇盘木(21)置于插槽木(20)的空缺部位,再把封口条木(23)固定在插槽木(20)的缺口处,最后把镇压弹簧的盖板(24)固定在插槽木(20)上,便构成插槽装置,左右各一,插槽装置(12A,12B)与矩形底板(1)共同构成左右插槽(26A,26B),在此状态下,其四角均为缺角,缺角的大小等于凸边框(7A,7B)的边框条横切面的大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棋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国象棋盘背面围棋盘(25),是由两个半块棋盘分别相对插入左、右插槽(26A,26B)中构成,正面是中国象棋盘,将其翻转过来就是围棋盘,两个半块棋盘将、帅边上固定有与棋子等厚的象棋盘边条(8A,8B)。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棋具,其特征在于:中国象棋盘背面围棋盘(25)在插槽(26A,26B)中重叠后与左右插槽装置(12A,12B)共同构成中国象棋盒(15),该棋盒除容装32枚中国象棋子外,剩余空间还可放其他小物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棋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棋盘(13A,13B,13C,13D),是由同主盒盖(2A,2B)大小相等的四块薄板组成,四块薄板八个面,可设八种棋盘,其中折叠棋盘(13C,13D)分别用合页(4C)连接于插槽装置(12A,12B)内侧,折叠棋盘(13A,13C)之间、(13B,13D)之间分别用耐折材料(14A,14B)连接,因其位于插槽装置内侧,所以在折叠状态下有双重重叠部分,缩短其宽度便可避免双重重叠,缩短的尺寸等于插槽装置的宽度,展开折叠棋盘(13A,13B,13C,13D),其中折叠棋盘(13C,13D)与地面平行,把折叠棋盘(13A,13B)的相关边分别插入卡口(27A,27B)中,它们便兼作(13C,13D)的支撑“腿”。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棋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插销/插孔(10A,10B,10C,10D)中的两对插销是特制的小构件,其顶部为中国象棋子状,两对插销下端有5至8圈丝口,其插孔深透达矩形底板(1),在矩形底板(1)上的四个插孔中有嵌入固定的与插销配套的四个镙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棋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盒盖(2A,2B)是用合页(4A)分别连接在插槽装置(12A,12B)外侧的正方形薄板,所述薄板上设有突边框(7A,7B),在突边框(7A,7B)上用合叶(4B)分别连接副盒盖(3A,3B),盒、盖间设子母扣扣之,便构成两个储存盒(6A,6B),主盒盖(2A,2B)便兼储存盒了,从插销插孔(10A,10B,10C,10D)的插孔中拔出插销,将主盒盖(2A,2B)分别顺合页(4A)旋转270度,使突边框(7A,7B)的相关部位相应卡住插槽装置(12A,12B)和横木(5A,5B)的相关部位,这时主盒盖(2A,2B)与地面垂直,便又兼作“桌腿”了,再把拔出的插销插入插孔(11)中,“桌腿”便相当稳固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罗雪松,未经罗雪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03720.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显示器装置
- 下一篇:液晶显示面板及其修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