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胰岛素注射点轮换图规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03501.2 | 申请日: | 2008-02-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68255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24 |
发明(设计)人: | 陈顺德;陈露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顺德 |
主分类号: | A61M5/00 | 分类号: | A61M5/00 |
代理公司: | 乌鲁木齐新科联专利代理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振中 |
地址: | 830011新疆维吾*** | 国省代码: | 新疆;6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胰岛素 注射 轮换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胰岛素注射辅助定位装置,特别是一种胰岛素注射点轮换图规。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有3000余万糖尿病患者,其中很大一部分糖尿病患者在家中自行皮下注射胰岛素,而且是以腹部注射最为常用。由于注射胰岛素每天为2-4次,一年需700-1400余次,这样在胰岛素注射过程中如果短时间内重复注射某一部位,或者两次注射距离太小,容易造成皮下硬结和脂肪萎缩,从而影响到胰岛素的吸收和作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胰岛素注射点轮换图规,其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廉,可以方便地辅助糖尿病患者在安全距离进行胰岛素注射,有效防止注射部位间距过小,使用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胰岛素注射点轮换图规,包括一块板体,板体上间隔设置着呈拱形布置的通孔或凹口,通孔或凹口分为至少两层,相邻两层通孔或凹口间隔布置。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廉。使用时,将图规置于纸面上,依板体上布置的通孔或凹口分别将它们绘出,这些就是注射点。或将图规置于下腹部,按照板体上设置的通孔或凹口比照确定注射点,具有量规的作用。由于板体上间隔设置着呈拱形布置的通孔或凹口,通孔或凹口分为至少两层,这样可以方便地辅助糖尿病患者进行胰岛素注射,有效防止注射点间距太近,保证在注射范围内轮换安全注射点,降低脂肪增生危险,方便使用者,可终生使用。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胰岛素注射点轮换图规,如图1、图2、图3所示,包括一块板体1,板体1上间隔设置着呈拱形布置的通孔或凹口2,用以绘制注射点次序图或比照确定身体相应部位注射点。通孔或凹口2分为里、中、外三层或多层,相邻两层通孔或凹口2间隔布置。通孔或凹口2的层数根据板体1的大小确定。对于肥胖的注射者,所需的板体1面积大,通孔或凹口2的层数应该较多;对于消瘦的注射者,所需的板体1面积小,通孔或凹口2的层数应该较少。板体1呈半圆形或半长圆形或半椭圆形或其它形状。通孔为圆形孔或方形孔或椭圆形孔或三角形孔或异型孔。凹口2为圆形凹口或方形凹口或椭圆形凹口或三角形凹口或异型凹口。外层凹口2位于板体1的外缘上。板体1下部的左、右居中部位处设置着定位通孔4,定位通孔4与肚脐对应。定位通孔4下方的板体1底边向下延伸构成平直测量尺3,测量尺3上刻有毫米、厘米至20厘米刻痕或标记层。测量尺3既可用于绘制注射记录表格,又可直接比照身体相应部位测量两次注射点之间的距离,由记录表格可方便看出已注射过的位置和从图上方便查找本次应注射点的位置,绘制一份图、表可多次重复使用,符合环保理念。按图2排列的注射点次序方便注射者周期性重复使用和更换注射点图。所说的板体1为纸板或透明塑料板或透明有机塑料板或其它材料。每个通孔或凹口2边上都分别设置着阿拉伯数字标记刻痕或标记层5,这些数字标记按简单次序规律排列并且应该使诸如序号1与2、2与3之间的距离约为3厘米,用以方便使用者查找当前注射点位置和用以方便使用者记忆注射顺序,任意注射点至肚脐的距离不大于10厘米。对于身材高大、肥胖或低矮、消瘦的注射者应适当放大或缩小注射区域,但两次注射点间隔应约为3厘米及其以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顺德,未经陈顺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0350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