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防振过滤冷凝管无效
| 申请号: | 200820103374.6 | 申请日: | 2008-08-1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54178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6-10 |
| 发明(设计)人: | 李玉喜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玉喜 |
| 主分类号: | B60T17/00 | 分类号: | B60T17/00 |
| 代理公司: | 厦门南强之路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马应森 |
| 地址: | 361009福建省厦***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过滤 冷凝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冷凝管,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车辆制动系统或气动系统的防振过滤冷凝管。
背景技术
现有的冷凝管的连接方式如图2所示。连接头01的一端的平面上设置一平面密封垫03,平面密封垫03的另一面是连接体04,连接体04的另一面是垫片05,垫片05置于连接螺母02内,连接螺母02与连接头01连接,另一端结构形式相同,从而形成冷凝管总成。
上述结构存在的主要缺点是;
1.密封差;密封垫03与连接体04的接触面积过小,易造成漏气。平面密封垫03如果比较软,连接时稍加用力就会挤压变形,造成漏气。过硬则不易实现密封,如果用力过大,也会造成冷凝管变形,从而漏气。
2.防振能力差;冷凝管和垫片05及螺母02直接接触。当冷凝管高频率振动时,相互之间会产生高频率摩擦,磨损到一定程度就会破裂,从而导致漏气。
3.无过滤装置;从空压机来的压缩空气中带有较多的杂质,必须过滤,否则会破坏后续部件。
所以防振过滤冷凝管必须具有以下功能;1.密封性好。2.适应高频率振动。3.过滤压缩空气中的粗杂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的冷凝管普遍存在的密封性与防振能力差,无过滤装置等问题,提供一种密封性好、适应高频率振动和可过滤压缩空气中部分杂质的防振过滤冷凝管。
本实用新型设有左接头、波纹管、右接头和过滤器。
左接头右端设有右凸出圆筒,右凸出圆筒嵌入波纹管左端,右凸出圆筒与波纹管左端之间设有密封垫;
右接头左端设有左凸出圆筒,左凸出圆筒嵌入波纹管右端,左凸出圆筒与波纹管右端之间设有密封垫;
过滤器设有阀体、滤网、弹簧和底盖,阀体左端为进气口,阀体右端为出气口,滤网设在阀体内,底盖通过密封垫连接在阀体上,弹簧设在滤网底部与底盖之间,进气口与右接头的出气口连接。
波纹管左端最好设有左连接件,右凸出圆筒与左连接件之间最好设有左密封垫,波纹管左端与左接头的连接处可设螺母。
波纹管右端最好设有右连接件,左凸出圆筒与右连接件之间最好设有右密封垫,波纹管右端与右接头的连接处可设螺母。
左密封垫和右密封垫最好呈“L”形。
过滤器的进气口和出气口最好在一条直线上,过滤器的阀体外形可呈横“Y”形。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波纹管的波浪形构造决定了其良好的散热性能,并同时具有易弯曲、易连接好布局等特点。连接头上设有“L”形密封垫,且能够嵌入到波纹管上的连接体和波纹管的内部。波纹管及连接体的外面密封垫呈“L”形状,并置于螺母内,连接时稍用力即可实现密封。波纹管和接头及螺母不会直接接触,彻底消除了波纹管高频振动时与金属之间的摩擦,并连接一过滤器,即可保障连接时的充分有效密封,又可避免波纹管与金属之间的摩擦,且能过滤部分杂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密封性能好,散热性能好,防振性能好,特别适应高频振动的工作环境,且可过滤部分杂质,易弯曲、易连接、易布局。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的冷凝管结构示意图。在图2中,各部件的代号为;01.连接头,02.螺母,03密封垫,04.连接体,05.垫片,06.垫片,07.连接体,08.密封垫,09.螺母,010.连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设有左接头1、波纹管6、右接头11和过滤器。左接头1右端设有右凸出圆筒22,右凸出圆筒22嵌入波纹管6左端,右凸出圆筒22与波纹管6左端之间设有密封垫5。右接头11左端设有左凸出圆筒23,左凸出圆筒23嵌入波纹管6右端,左凸出圆筒23与波纹管6右端之间设有密封垫7。过滤器设有阀体12、滤网16、弹簧15和底盖13,阀体12左端为进气口,阀体12右端为出气口,滤网16设在阀体12内,底盖13通过密封垫14连接在阀体12上,弹簧15设在滤网16底部与底盖13之间,进气口与右接头11的出气口连接。
波纹管6左端设有左连接件4,右凸出圆筒22与左连接件4之间设有“L”形左密封垫3,波纹管6左端与左接头1的连接处设螺母2。
波纹管6右端设有右连接件8,左凸出圆筒24与右连接件8之间设有“L”形右密封垫9,波纹管6右端与右接头11的连接处设螺母10。
过滤器的进气口和出气口最好在一条直线上,过滤器的阀体12外形呈横“Y”形。
过滤器的出气口通过接头17外接后续部件。
在图1中,其它代号分别代表20.左接头1的外接螺纹,21.左接头1的六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玉喜,未经李玉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0337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