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叉车用焊接平衡重有效
申请号: | 200820103167.0 | 申请日: | 2008-07-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45419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5-27 |
发明(设计)人: | 孙希超;姚峥嵘;江荣富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厦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F9/075 | 分类号: | B66F9/075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诚得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方惠春;黄国强 |
地址: | 361023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叉车 焊接 平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叉车平衡重,属于叉车配件类制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叉车英文为:forklift truck,目前叉车在企业的物流系统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是物料搬运设备中的主力军。广泛应用于车站、港口、机场、工厂、仓库等国民经济各部门,是机械化装卸、堆垛和短距离运输的高效设备。中国从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制造叉车。特别是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部分企业的物料搬运已经脱离了原始的人工搬运,取而代之的是以叉车为主的机械化搬运。
叉车按结构分类有:平衡重叉车、侧面叉车和特种叉车等6类,其中平衡重叉车应用最广,常简称为叉车。现有叉车的平衡重通常采用铸造成型技术,用铸铁材料铸造生产叉车等工程机械平衡重,目前工艺上有真空负压造型铸造技术,但这种铸造技术生产的叉车平衡重是实体性配重块,生产工艺耗能大,随着钢材价格提高,及社会对铸造生产所造成的污染、环保要求提高等,使铸造平衡重的生产成本成倍增加。
在过去的几年中,中国叉车市场的需求量每年都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平衡重作为叉车主要配件,其生产数量也随着大幅度的提高,在保证整机性能达到同等配重效果的前提下,如何节约成本,节能降耗,正是叉车业界技术人员一直探求的方向,故,才有本实用新型的提出。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叉车配件之一的平衡重生产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质量可靠、结构合理、制造成本低的叉车用焊接平衡重。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是由壳体和填充料组成,其中,所述的填充料须振动填实于壳体空腔内。
所述的壳体是根据整机性能要求和整机外观设计确定,由若干钢板焊接成为一体,该壳体是由主部和设置其两端的耳部组成一个腔体,于壳体本部的正面位置设有透孔,壳体上另设有与叉车相固接的连接孔。
所述的填充料是根据平衡重总重量的要求所选取不同比重的矿石混杂物料,并用水泥固结为一体。
本实用新型安装于叉车车架后端,壳体本部之透孔是发动机水箱的散热通道。平称重壳体不宜过高,以防影响驾驶员的视野;平称重壳体的底部也不宜过低,以保证其通过性;壳体的宽度适中即可,这样对于叉车转弯有利。
本实用新型壳体的焊接按《JB/T5943-91<工程机械焊接件通用技术条件>》要求制造,平衡重的公称质量偏差应<±2%。本平衡重以最少的材料,最低的能耗,达到整机的性能要求,叉车系列可以为≥5T的产品,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的效果:
1、本实用新型变一体化铸造实体为可分离的壳体和填充料组合式,制造工艺简单,结构合理,可用同一外形对壳体改变填充料的比重而满足多系列产品的要求。
2、本实用新型由于填充料生铁的选用,节约了铸铁资源,并且大大的减少了生产成本,可降低平衡重成本50%。
3、本实用新型壳体表面的可见焊缝经打磨平整,质量可靠,表面粗糙度和尺寸精度都比普通铸件高,可提高整机的外观水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另一角度示意图;
其中,1、壳体,101、本部,102、耳部,
2、透孔,3、连接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结构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是由壳体1和填充料组成,其中,所述的填充料是根据平衡重总重量的要求所选取不同比重的矿石混杂物料,并须振动填实用水泥固结于壳体空腔内。壳体1是根据整机性能要求和整机外观设计确定,由若干钢板焊接成为一体,是由主部101和设置在其两端的耳部102组成一个腔体,于壳体1本部101的正面位置设有透孔2,壳体1上另设有与叉车相固接的连接孔3,填充料可以为生铁或其他矿石混杂物料。
叉车起升工作原理是利用杠杆原理,以叉车的前轮为支点,当叉车的重量×叉车重心到前轮轴线的水平距离<货物重量×货物重心到前轮轴线的水平距离时,叉车就会倾翻。故,平衡重是叉车稳定性的重要参数之一。
叉车是指对成件托盘货物进行装卸、堆垛和短距离运输作业的各种轮式搬运车辆。国际标准化组织ISO/TC110称为工业车辆,属于物料搬运机械。广泛应用于车站、港口、机场、工厂、仓库等国民经济各部门,是机械化装卸、堆垛和短距离运输的高效设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厦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厦门厦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0316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曝光装置、器件制造方法
- 下一篇:有源矩阵液晶显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