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硬币币值识别机构无效
| 申请号: | 200820102944.X | 申请日: | 2008-07-0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18966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08 |
| 发明(设计)人: | 许慕萱 | 申请(专利权)人: | 许慕萱 |
| 主分类号: | G07F1/02 | 分类号: | G07F1/02;G01V8/10 |
| 代理公司: | 泉州市文华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段惠存 |
| 地址: | 362241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硬币 币值 识别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硬币币值识别机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硬币识别装置,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硬币识别计算装置”(专利号03246458.4,公号日2004.05.12),其包括光源、与光信号接收器电连接的单片机和显示器;光源和光信号接收器之间设有可容一枚硬币穿过的通道;通道中设有硬币靠台,拨币机构带动硬币靠着靠台移动,光信号接收器的接收端至少设有两根定位于光纤架上的光纤,光纤的另一端设有与单片机电连接的光电传感器。其根据硬币经过通道时遮挡光纤的数量来识别硬币的直径,从而识别硬币的币值。这种结构的硬币币值识别装置,其结构复杂且由于采用了光纤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较低的新型硬币币值识别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新型硬币币值识别机构,包括可根据不同直径的硬币而自动调节投币口宽度的活动投币机构、第一导电体、第二导电体和电路板;上述投币口设有可相对于上述电路板弹性伸缩的活动侧,且上述投币口原始宽度小于最小的硬币直径,上述第一导电体设于上述投币口的活动侧上;上述第二导电体为根据预定硬币直径对应预设的、可分别与上述第一导电体对应接触的至少一个导电体;上述电路板上设有IC识别电路,上述第二导电体分别对应连接于上述IC识别电路的各个输入端,且上述IC识别电路内预设有可识别各直径对应的币值的识别程序;上述投币口下方设有用于检测落币的红外线对管,上述红外线对管连接于上述IC识别电路的检测端。
上述活动投币机构固设于一底架上,包括固定框、设于固定框内的投币口、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上述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分别通过弹簧张设于固定框内投币口两侧且可在固定框内水平移动,上述电路板位于上述底架与上述活动投币机构之间,且上述第二滑块与上述电路板固定在一起;上述第一导电体设于上述第一滑块的下底面;上述第二导电体根据各预定硬币推动上述第一导电体到达的对应位置分别布设于上述电路板上,且上述电路板和上述底架对应于上述投币口分别设有相适配的落币口,上述红外线对管设置于上述底架的落币口的横向两侧。
上述第二导电体为布设于上述电路板上的铜皮。
上述第一、第二滑块上与硬币的接触处呈圆弧状。
上述圆弧状的表面为光滑面。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实用新型中,活动投币机构的投币口原始宽度小于最小的硬币直径,当要将硬币投入投币口时,必将挤压第一、第二滑块使之向外移动,且由于第二滑块与印刷电路板固定在一起,即,第二滑块与第二导电体相对静止,设于第一滑块下底面的第一导电体与第二导电体相对运动,根据不同的硬币直径,第一导电体移动的距离不同,便相应分别接触到设于印刷电路板上预定位置的第二导电体,通过第二导电体接通识别IC的对应输入端,当硬币从底架的落币口落下时,红外线对管的红外线受阻,发出检测信号到识别IC,最终通过识别IC预设的识别程序识别出相应的币值并进行累加。若硬币没有从落币口落下,红外线对管的红外线照常对射,则识别IC不工作,不识别币值也不累加。本实用新型利用最简单的导电体相接触来接通识别IC的输入端,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组合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硬币币值识别机构,如图1、2所示,包括活动投币机构1、第一导电体2、第二导电体3、印刷电路板4和底架5,印刷电路板4上设有识别IC电路;活动投币机构1包括固定框11、弹簧12、第一滑块13、投币口14、弹簧15和第二滑块16,第一滑块13和第二滑块16分别通过弹簧12和弹簧15活动张设于固定框11内投币口14的两侧。固定框11固定于底架5上,印刷电路板4设置于固定框11和底架5之间,且第二滑块16与印刷电路板4固定在一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许慕萱,未经许慕萱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0294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