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橡胶成型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02421.5 | 申请日: | 2008-05-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40026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5-20 |
发明(设计)人: | 尤金跃 | 申请(专利权)人: | 尤金跃 |
主分类号: | B29C43/00 | 分类号: | B29C43/00;B29C43/32;B29K21/00 |
代理公司: | 泉州市文华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车世伟 |
地址: | 362200福建省晋江市***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橡胶 成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橡胶成型装置,其用于把定量的橡胶块热压成型为特定形状的橡胶制品。
背景技术
公知的橡胶成型装置如橡胶鞋底成型装置一般包括机架、模具、油缸、加热装置及电气控制系统,机架上设有一滑轨,模具可移动地设于滑轨上,加热装置分别位于模具的上模与下模两侧,当模具装填好橡胶生料后人工把模具推至成型工位即油缸的阀杆正上方,然后油缸的阀杆上升使得加热装置分别与模具的上模及下模接触并把热量传递给模具,模具内的橡胶生料受热变形并最终成形为模腔的形状,橡胶生料的压制成型过程由电气控制系统通过控制加热装置的加热温度、油缸的动作及压力实现。当然橡胶成型装置除了前述用途还可用于制取其它类似的橡胶制品。但公知的橡胶成型装置都存在这样一个不足之处:橡胶生料加入到模具的模腔之后,需要由操作人员把上模与下模进行合模,然后人工把模具沿滑轨推至成型工位,待橡胶制品成型好后,又需要人工把模具移至脱模工作,再人工开模,把橡胶制品取出,重新填入橡胶生料,再重复前述工序。整个操作过程劳动强度大、操作危险性高,生产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操作简便的新型橡胶成型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新型橡胶成型装置,包括机架、滑轨、模具、移动架、托板、开模导轨及往复移动装置,所述滑轨设于机架上且具有沿水平方向延伸的轨道,所述移动架可水平移动地设于滑轨上方,往复移动装置设于移动架与滑轨之间,托板可垂直移动地设于移动架上,所述模具包括一侧通过铰接轴铰接的上模与下模,所述下模与托板固定连接,定义铰接轴所在的轴向为纵向,所述上模远离铰接轴那一侧的纵向两侧沿分别设有导轮,所述开模导轨共有两个且分别设于机架纵向两侧,各开模导轨设有沿垂直方向弧形延伸的导槽,所述各导轮分别与对应侧的导槽滑动连接。
上述新型橡胶成型装置,所述往复移动装置包括液压马达、齿轮和齿条,齿条设于移动架底部,所述齿轮与液压马达输出端连接且与齿条啮合传动设置,所述液压马达设于机架上且其输入端与一液压控制系统连接实现正转与反转。
上述新型橡胶成型装置,所述移动架上设有复数个垂直延伸的锥形导柱,所述托板上对应各锥形导柱的位置设有导向孔。
上述新型橡胶成型装置,所述移动架与滑轨之间设有导向装置。
上述新型橡胶成型装置,所述导向装置包括滑块与导柱,所述滑块与导柱分别设于移动架与滑轨上且两者滑动设置。
通过采用前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所述模具在移至脱模工位时,导轮在导槽的作用下向上滑动并带动上模沿铰接轴转动完成开模过程,反之,当模具的模腔装填好橡胶生料后在往复移动装置的作用下移至成型工位,时此导轮沿导槽反向移动实现合模过程,从而一方面实现模具移动的自动控制,另一方面实现开合模的自动控制,整个装置结构简单,可以大大减小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同时降低操作危险性。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合模状态主视图;
图2为实施例去除模具的俯视图;
图3为图2的A-A剖视图;
图4为实施例开模状态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公开一种新型橡胶鞋底成型装置,其包括机架1、滑轨2、模具3、移动架4、托板5、开模导轨6、往复移动装置7及导向装置8,其中:
所述机架1主要用于固定支承其它各组成部分,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机架1还固设有合模油缸、加热装置、合模导向装置及电气控制系统等,由于这些装置在公知的设备上也是橡胶成型所必备的,只是其属于公知技术,本实施例不予赘述,但并不表示该结构不存在。
所述滑轨2呈一中空的框形结构且具有沿水平方向延伸的轨道,滑轨2通过各侧沿固设于机架1上,滑轨2的纵向两侧分别设有三个向中间部分延伸的滚轮21,参考图1,所述滑轨2的右侧(即开模工位)纵向两侧沿分别设有一个侧护板22,该侧护板22主要是保证上模32翻转过程中,下模31不会随之转动以顺利实现开模,同时,保护防尘罩23顺利工作。
所述模具3包括下模31及上模32,所述上模32与下模31通过铰接轴33相互铰接,前述纵向即指铰接轴33的轴向所在的方向,下模31通过若干螺钉可拆卸地固设于托板5上,上模32远离铰接轴33那一侧的纵向两侧沿分别设有一个导轮3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尤金跃,未经尤金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0242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硅胶花洒出水孔模具结构
- 下一篇:一种鼓式硫化机气泡消除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