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无线车载报警防盗器无效
| 申请号: | 200820101982.3 | 申请日: | 2008-04-1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31732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5-06 |
| 发明(设计)人: | 吴尚栩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鑫诺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R25/00 | 分类号: | B60R25/00 |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翁素华 |
| 地址: | 350003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无线 车载 报警 防盗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无线通讯产品,特别是指一种可以应用于机动车辆防盗报警跟踪的通讯设备的无线车载报警防盗器。
【背景技术】
据国家统计局2月28日发布的《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至2007年末,我国私人轿车保有量达到1522万辆,比上年增长32.5%。国家统计局的公报指出,至2007年末,全国民用汽车保有量达到5697万辆(包括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1468万辆),比上年末增长14.3%,其中私人汽车保有量3534万辆,增长20.8%。民用轿车保有量1958万辆,增长26.7%,其中,私人轿车1522万辆。中国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汽车保有国。
汽车作为家庭或者单位的重要资产组成部分,万一发生被盗,那就会造成重大的损失。而近些年来被盗的汽车越来越多,呈多发趋势。就2007年,广西发生盗窃汽车案件2725起,比上年上升37.77%。所以很有必要开发一款实用、方便操作、可实时监控防盗的车载设备。
目前汽车防盗主要采用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机械锁:这些锁具安装在汽车内部,除了普通的门锁外还出现了方向盘锁,排挡杆锁等。但是由于这些都是机械锁,容易被小偷破坏,防盗性能不高;
2.触发报警装置:这种装置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机械锁的不足。当有人破坏汽车时,触发装置感应到之后就会发出刺耳的报警声和灯光,以引起大家的注意,并震慑犯罪分子。这种报警装置基本在汽车出厂时就配置好了,其不足之处是振动装置无法判断真实情况,会出现误报,或者即使正确报警但没有引起车主或者其他人的注意,也起不到防盗的作用;
3.GPS定位系统:在汽车上安装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通过车载GPS接收仪无论汽车处于何种环境,通过卫星信号,都能够准确的锁定汽车的位置,但是其不足之处在于,只能是在发现汽车被盗或者失踪之后再通过卫星发现其位置,是事后的行为,不能在车辆被盗时及时报警;
4.内置式报警器:这种报警器安装在驾驶位比较隐蔽的地方,当出现抢劫事件发生时,司机可以按下按钮偷偷的报警。这种报警器受限于车内必须有人,如果车是在无人的情况下被偷盗则无法进行报警;
5.城市机动车联网监控报警系统(CAS):这种报警系统是在城市沿街道建立若干信号接收转发站,通过电缆,以有线的方式与报警中心连接,而在汽车上安装车载发射机,转发站通过接收车载发射机发射的信号并转发成有线信号传给报警中心,组成“短无线,长有线”的网络。这种系统的不足之处是,只能在城市内进行车辆的监控,离开城市没有转发站那就与车辆失去联系,更无法实现全国联网监控;
6.其他报警系统:
如专利申请号为200510030156.5的小灵通车载报警终端的定位跟踪和防抢防盗方法,叙述了利用小灵通终端和小灵通基站进行定位的方法,然而小灵通网络覆盖范围有限,有覆盖的地方信号有可能比较弱,这给车辆定位造成很大的困难,定位精度也就有较大的误差。
基于以上方案的不足之处,需要一种新的车载报警防盗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使用对象可通过无线防盗报警终端及时发现车辆的异常,并采取报警、断油、定位、监听等措施,从而实现防盗目的的无线车载报警防盗器。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种无线车载报警防盗器,包括微处理器,连接到微处理器的电源及存储器,还包括与微处理器中绑定的用户进行通讯的无线模块、感知车辆异常的传感器,以及与车行电脑进行通讯的通讯设备,其中电源连接到微处理器以及无线模块,传感器以及通讯模块连接到微处理器。
该实用新型可进一步具体为:
所述与车行电脑进行通讯的通讯设备是短距离无线通讯模块。
所述与车行电脑进行通讯的通讯设备是CAN(控制器局域网)总线。
所述存储器为闪存。
所述传感器包括加速传感器、振动传感器,加速传感器、振动传感器分别与微处理器相连。
还包括与微处理器相连的按键。
所述按键包括开关机按键、终端状态查询键、手动开/关监控键。
包括与微处理器相连的状态指示灯以及摄像头,以及与无线模块相连的耳麦接口。
包括与微处理器相连的卫星定位系统模块。
包括与微处理器相连的通讯接口模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鑫诺通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福建鑫诺通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0198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