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合成白光或其它色光的发光二极管调控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820101761.6 | 申请日: | 2008-03-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90911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2-04 |
发明(设计)人: | 丁治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欧普康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S2/00 | 分类号: | F21S2/00;F21V23/00;H05B37/02;F21V8/00;F21Y101/02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首创君合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方传榜 |
地址: | 361006福建省厦***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合成 白光 其它 色光 发光二极管 调控 装置 | ||
1、合成白光或其它色光的发光二极管调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分别属于三原色光的数只发光二极管以及传导各发光二极管所发出的光的光纤束,每一原色光的发光二极管匹配有发光二极管驱动电路、感光二极管、感温电路、比较电路,还包括一微处理器;感光二极管感应发光二极管亮度并将感应亮度信号传到对应的比较电路,比较电路将该亮度信号与预设亮度值比较得出的比值信号发送到微处理器;感温电路将其感应发光二极管的感温信号发送至该微处理器;该微处理器向发光二极管驱动电路输出调升或调降的调控信号,发光二极管驱动电路向发光二极管输出校正的供应电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成白光或其它色光的发光二极管调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各发光二极管及其匹配的发光二极管驱动电路、感光二极管、感温电路、比较电路以及该微处理器集成于一集成电路板上。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合成白光或其它色光的发光二极管调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二极管驱动电路由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稳压二极管、线圈及驱动集成电路所构成;从所述微处理器输出到该发光二极管驱动电路的调控信号经第一电阻传到驱动集成电路的对应收控端;该驱动集成电路接地端接地,电压端接电源并分接第一电容接地,第一电容的接地端串接稳压二极管至该驱动集成电路的输出端;该驱动集成电路的输出端串接线圈至发光二极管及感光二极管一端,该稳压二极管接往第一电容的一端分接第二电容到线圈接至发光二极管的一端;该驱动集成电路的一频端接到发光二极管的未连接线圈端,并串接第二电阻接地,且该第二电阻接地端经第三电阻接感光二极管的未连接线圈端。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合成白光或其它色光的发光二极管调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比较电路由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六电阻及比较集成电路所构成;该比较集成电路电压端接电源,且其正极输入端串接第四电阻至其接地端,且该第四电阻接该比较集成电路正极输入端的一端串接第三电阻接地;该第三电阻的未接地端接至感光二极管未连接线圈的一端;该比较集成电路的负极输入端串接第五电阻接地,且该比较集成电路的负极输入端与输出端通过第六电阻连接,该比较集成电路的输出端连接到微处理器。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合成白光或其它色光的发光二极管调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感温电路由第七电阻、第八电阻、第九电阻、感温电阻及晶体管组成,该晶体管基极串接感温电阻至电源,且基极分接第九电阻接地,并将其发射极接地,并且其集极串接第七电阻至电源,且集极串接第八电阻到微处理器。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合成白光或其它色光的发光二极管调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束由各线端打入发光二极管射出的红光的光纤排、各线端打入发光二极管射出的绿光的光纤排以及各线端打入发光二极管射出的蓝光的光纤排叠加而成,构成一平板状的导光元件。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合成白光或其它色光的发光二极管调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平板状的导光元件在各光纤的长度方向上卷曲成环状。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合成白光或其它色光的发光二极管调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平板状的导光元件在与各光纤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卷叠成柱状。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合成白光或其它色光的发光二极管调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柱状的导光元件的周面上覆盖有一层不透光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欧普康光电(厦门)有限公司,未经欧普康光电(厦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01761.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筒阀控制系统
- 下一篇:一种带有坡梯状周向环道向上喷嘴的陶瓷燃烧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