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脑加、减针横机的收针头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01485.3 | 申请日: | 2008-02-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86983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1-28 |
发明(设计)人: | 陈荣生;林枝生;石天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红旗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4B15/00 | 分类号: | D04B15/00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首创君合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潘国庆;张松亭 |
地址: | 3630***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脑 减针横机 收针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针织机上配合织针的针钩完成移圈操作的部件。
背景技术
现有电脑加、减针横机的收针机械手(简称收针手)上为了配合织针的针钩完成移圈操作,设置了可以摆动的收针头。收针头的本体上固定地并排安装多根针孔轴线相互平行的套针。由于套针为细长的杆状物,为了保证安装在收针头本体上各套针的针孔轴线相互平行,现行的做法是:在收针头本体的表面并排地加工出多个轴线相互平行的套针槽,在每个套针槽中放入一根套针并使各套针有针孔的一端以相同的方向伸出收针头本体;将各套针的针孔调整到一条直线上并使各套针的针孔轴线相互平行,然后将各套针焊接在收针头本体的套针槽中。使用时,将收针头安装在收针手的收针头座上并精确调整使收针头上各套针的针孔对准针织机针床上相应织针的针钩。在生产的过程中,如果收针头上的某一根套针出现损坏,需要停机后将整个收针头拆下来,更换新的收针头并重新精调收针头的安装位置。然后才能开机,继续生产。拆下来的收针头不能重复使用,造成极大的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套针损坏后可以更换套针的电脑加、减针横机的收针头。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电脑加、减针横机的收针头,收针头本体上并排地设置多根轴线相互平行的套针,各套针有针孔的一端以相同的方向伸出收针头本体;各套针的针孔位于同一条直线上且各套针的针孔轴线相互平行。收针头本体是由上套针座与下套针座相对合,再由螺钉将它们结合成的一个整体;上套针座与下套针座对合面上分别并列地开出的多个轴线相互平行的纵向套针槽一一对合,形成相应的套针孔;每个套针孔中分别插入一根套针的针杆;定位导条插入上套针座位于对合面上的横向导槽中,在每一个套针孔处定位导条卡入对应针杆上底面与针孔轴线相垂直的卡槽。
所述的上套针座上导槽的底部深于套针槽的底部。这样可以使导槽中的定位导条具有足够的厚度,即使定位导条具有足够的强度。
所述定位导条的一端伸出上套针座之外。便于在更换套针时从上套针座的导槽中抽出定位导条。
所述的每根套针的针杆下部在相同的位置处开有一个底面与针杆轴线相垂直的卡槽。这样一来,在定位导条插入上套针座的导槽后每根套针的针鼻端上的针孔会自然地对齐在同一条直线上,使针织过程中各套针配合织针的针钩完成移圈操作的一致性和准确性得到提高。
本实用新型电脑加、减针横机的收针头,采用对合的上套针座与下套针座组成收针头本体,便于在上套针座和下套针座的对合面加工安装套针的套针槽和安装定位导条的导槽。采用定位导条卡合套针针杆上底面与针孔轴线相垂直的卡槽,使套针能够稳固地定位于上套针座与下套针座之间的套针孔中的同时保证各套针的针孔轴线相互平行。在生产的过程中,一旦某一根套针发生损坏,停机后直接从上套针座的导槽中将定位导条抽出并从收针头本体上抽出损坏的套针,然后在对应的套针孔插入新的套针并重新将定位导条插入上套针座的导槽,再次完成对各套针的定位之后就可以继续开机生产。既解决了现有技术不能更换套针的问题,避免了非损坏零件的浪费;又可免除更换收针头时重新精调收针头的安装位置,节约了精调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和产品的一致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脑加减针横机的收针头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实施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实施例中套针的针杆卡槽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电脑加减针横机的收针头一个实施例的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九根套针1固定安装在由一个上套针座2、一个下套针座3和一根定位导条4组成的收针头本体上。
从图1和图2中可以看到,每根套针1的针杆11上端为开有针孔的针鼻端。针杆11的轴线与针孔的轴线相垂直。请参看图3,每根套针1的针杆11下部在相同的位置处开有一个侧壁与针杆11轴线相垂直的平底卡槽12,卡槽12的底部平面位于针杆11的轴线处且与针孔的轴线相垂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红旗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福建红旗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0148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生产高强碳纤维的聚丙烯睛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大型管件除鳞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