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摩托车燃油蒸发污染物控制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00494.0 | 申请日: | 2008-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06227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09 |
发明(设计)人: | 李国强;刘志友;唐程;白汪洋;刘俊;江海;李庆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隆鑫机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M25/08 | 分类号: | F02M25/08 |
代理公司: | 重庆中之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景根 |
地址: | 400060重庆市经***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摩托车 燃油 蒸发 污染物 控制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动车尾气排放控制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摩托车上的燃油蒸发污染物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由于昼间换气和热浸损失,机动车燃油系统会产生燃油蒸发污染物,燃油蒸发污染物为碳氢化合物,不能直接排放到大气中,为保护环境、节约能源,我国制定有摩托车燃油蒸发污染物排放限值的国家标准。
现有摩托车是在燃油系统中加装碳罐来对燃油蒸发污染物进行吸附,碳罐连接在油箱与空滤器之间,从油箱排出的燃油蒸发污染物进入碳罐吸附,然后进入空滤器与空气混合,形成混合气进入化油器,再通过进气管进入发动机燃烧。脱附后燃油蒸气参与燃烧,会影响工况排放,一般说来CO的工况排放量会增加,试验中还发现,摩托车采用此结构,由于将脱附点选择在空滤器上,会出现负压不够的现象,不能保证碳罐中燃油蒸气的有效脱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提高燃油蒸发污染物的脱附质量,从而有效降低蒸发排放和工况排放的摩托车燃油蒸发污染物控制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摩托车燃油蒸发污染物控制系统,包含有碳罐及汽油切断阀,碳罐的蒸气吸附口通过第一管路与油箱通气管相连,汽油切断阀安装在第一管路上,碳罐的压力控制阀通过第二管路与发动机进气管相连,碳罐的蒸气脱附口通过第三管路与化油器的气道相连通。
本实用新型将与碳罐的蒸气脱附口连接的第三管路与化油器的气道相连通,提高了第三管路里的负压,以满足碳罐中蒸气的脱附压力要求,确保碳罐中蒸气得到充分脱附,减少蒸发排放,并提高从碳罐脱附的燃油蒸气质量,减少对工况排放的影响。
上述第三管路与化油器气道的连接点位于化油器喉口与混合气出口之间,充分利用此段气道产生的负压来提高碳罐中蒸气的脱附压力。
进一步地,上述第三管路通过化油器上的脱附管与化油器气道连通,脱附管安装在化油器上怠速调整螺钉的一侧,该脱附管的内径为2.1±0.1毫米。试验证明,此处负压最高能达到两千帕,充分满足了碳罐中蒸气的脱附压力要求;将脱附管内径确定为2.1±0.1毫米,可以控制从碳罐脱附的燃油蒸气质量,从而减少燃油蒸气对工况排放的影响。
采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后,不仅减少了燃油蒸发污染物的排放,而且降低了燃油蒸发污染物对工况排放的影响,从而使摩托车的尾气排放达到更加环保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控制系统的总体构成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化油器的外形图;
图中:1.油箱;2.油箱通气管;3.汽油切断阀;4.蒸气吸附口;5.蒸气脱附口5;6.碳罐;8.油管;9.发动机;10.发动机进气管;11.化油器;12.空滤器;13.第一管路;14.第二管路;15.第三管路;16.脱附管;17.怠速调整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碳罐7采用储存容积为200ml的碳罐,保证其具有充分的吸附能力,正常吸附燃油蒸气质量在16克左右。碳罐7的蒸气吸附口4通过第一管路13与油箱通气管2相连,汽油切断阀3安装在第一管路13上,碳罐7的压力控制阀6通过第二管路14与发动机进气管10相连,碳罐7的蒸气脱附口5通过第三管路15与化油器11的气道相连通。油箱1的出油口通过油管8与化油器11进油口相连。第三管路15与化油器11气道的连接点位于化油器11的喉口与混合气出口之间。第一管路13也称为吸附管,第二管路14也称为负压管,第三管路15也称为脱附管。
将第三管路15与化油器11的气道相连通,能提高第三管路15里的负压,以满足碳罐7中蒸气的脱附压力要求,确保碳罐7中蒸气得到充分脱附,减少蒸发排放,并提高从碳罐7脱附的燃油蒸气质量,减少对工况排放的影响。
从图2可看出:第三管路15通过化油器11上的脱附管16与化油器11气道连通,脱附管16安装在化油器11上怠速调整螺钉17的一侧,沿化油器柱塞中心方向与怠速调整螺钉17的距离为10毫米,脱附管16的内径为2.1±0.1毫米。试验证明,此处负压最高能达到两千帕,充分满足了碳罐7中蒸气的脱附压力要求;将脱附管16内径确定为2.1±0.1毫米,可以控制从碳罐7脱附的燃油蒸气质量,从而减少燃油蒸气对工况排放的影响。
参见图1,密闭油箱1中蒸发的燃油蒸气,通过油箱通气管2进入第一管路13,经过汽油切断阀3后从蒸气吸附口4进入碳罐7中储存;当发动机9运行时,发动机进气管10中产生负压通过第二管路14打开碳罐7的压力控制阀6,储存在碳罐7中的燃油蒸气通过碳罐7的蒸气脱附口5和第三管路15进入化油器11,与从空滤器12过来的空气混合后进入发动机9参与燃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隆鑫机车有限公司,未经重庆隆鑫机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0049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防鸟板
- 下一篇:一种可多向调整的幕墙连接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