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手机、小灵通或电话机通用报警暨摄像监控接口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0820100360.9 | 申请日: | 2008-10-2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41172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1-04 |
| 发明(设计)人: | 曾艺;商子于;张海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工商大学 |
| 主分类号: | H04M11/04 | 分类号: | H04M11/0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400067重庆市南岸***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手机 小灵通 电话机 通用 报警 摄像 监控 接口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通讯报警装置,特别是一种手机、小灵通和电话机通用的安全防盗报警装置,它还涉及利用计算机摄像头进行动态监控、拍摄的接口技术。
背景技术
利用电话机进行远程报警的产品较为常见,它们适用于安装了固定电话的场合,一般没有考虑采用摄像头进行监控、摄像,而且较少考虑话机离线或被盗接话机诸情形。
目前,利用手机进行报警的专用产品--防盗报警手机--已经出现。例如,实用新型专利“一种手机一键报警方法”(申请号:200610063358.4),它采用软件编程技术,可以短信或现场视频彩信进行报警。不过,它的价格在约3千元,使用中会产生通讯费用。利用普通手机进行报警的市售产品还没有见到,但是可以检索到相关的国家专利二十余件。
一般而言,通讯报警装置通常包括:传感器监测、监控单元---无线、有线报警触发信号传输---信号的接收、解码、识别---电话、手机拨号报警---动作执行单元(例:电子锁、蜂鸣)等几大部分。从报警的告知信号方式看,有:拨号响铃、短信、预置的语音信号、手机视频拍摄等报警类型。利用手机进行报警,拨号技术是关键,手机拨号的方法,有:一位一位地拨号,一键通拨(已存储好的)号,重拨键拨号,某些手机特殊键(编写留言)拨号等技术。具体地,专利文献中采用的手机拨号技术分析小结如下:
1)专用报警手机类,例:一种手机一键报警方法(申请号:200610063358.4);
2)手动拨号技术,例:公民遇险自动报警系统(申请号:200710000146.6);
3)机械击打手机拨号技术,例:手机报警锁(申请号:200720084772.3),它包括机械锁及电子报警装置,机械锁是由锁壳、锁栓、锁舌组成,电子报警装置包括有:用于手机进行通信的射频模块,对接收的信号进行处理的微处理器芯片,且该微处理器依次连接有显示屏、手机卡、电池、拔号键输入部分(4)和拔号开关(2),拔号开关与机械锁的锁栓及锁舌连接;当锁栓或锁舌开启时,会触动手机的拔号开关(2),发出报警信息。但该文献并未说明拔号键输入部分(4),未说明它与拨号开关(2)如何电气联系以实现手机拨号。
4)微开关、杠杆式钮子开关、行程开关机械拨号技术,例:手机报警装置(申请号:200420111502.3),它把手机上的“确认按键”破坏,换用杠杆式钮子开关的一对接点当作确认键,用以确认手机键盘设置操作,而确认键两高、低电平接点与常闭节点行程开关、杠杆式钮子开关的另一对接点组成串联电路,籍此进行非法侵入检测,并实现手机拨号或短信报警。
5)干簧管拨号技术,例:一种自动监控语音报警装置(申请号:02211712.1),它用三个晶体管驱动三个干簧管(继电器),模拟人工按压手机热键、发射键、开机/关机/通话结束键。
6)继电器接通按键拨号技术,例:机动车防盗手机报警器(申请号:02209945.X)把手机的发射键由导线接在小型继电器上,继电器再接到现有的车辆报警装置或自制的报警装置上。
7)电子开关、芯片触发接通按键电路进行拨号,例:全自动无线远程手机报警器(申请号:01144550.5)。
8)数字集成(时序)电路接通按键电路拨号技术,例:防劫车报警器(申请号:02262813.4),它涉及单稳、双稳态电路,但文献并未作具体说明;“数字移动电话型遥控报警器”(申请号:02209531.4)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采用4017构成十进制计数分配器,使用7个二极管构成一个8X3的编码矩阵,外接三个驱动三极管到MENU、OK、#三个按键,通过在数字移动电话的数码按键上先后短路七次,从而把预置的电话号码取出并发送出去。
9)微处理器拨号技术,例:手机报警器及其操作方法(申请号:200510026883.4),它采用手机内含有的供电电源,中央处理器,键盘,显示器和扬声器等基本装置及其驱动电路,设计使得手机某一功能键(开/关)控制热释电探头的信号接收,以进入工作状态,并设定报警工作时间段,不过,该文献仅仅描述了功能安排,并未说明电气的连接技术或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工商大学,未经重庆工商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0036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大型龙门移动式液压机复合油缸
- 下一篇:玻璃隔板一体化注塑模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