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抗侧摆十字滑架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0820100086.5 | 申请日: | 2008-09-2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53801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6-10 |
| 发明(设计)人: | 黄云;黄智;杨俊峰;王玉富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三磨海达磨床有限公司;重庆市材料表面精密加工及成套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 主分类号: | B24B41/02 | 分类号: | B24B41/02 |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前沿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郭 云;方 洪 |
| 地址: | 400021***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抗侧摆 十字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磨床,尤其涉及磨床上的抗侧摆十字滑架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传统的十字滑架装置由底座、立柱、竖向导轨、竖向伺服电机、竖向丝杆副、滑板、横梁、横向导轨、横向伺服电机和横向丝杆副构成。其中立柱垂直安装在底座上,在立柱上设置两根相互平行的竖向导轨,竖向导轨上支撑滑板。立柱的顶端安装竖向伺服电机,该竖向伺服电机通过竖向丝杆副与滑板连接,滑板上设置两根相互平行的横向导轨,横向导轨上支撑横梁,该横梁通过横向丝杆副与横向伺服电机连接。传统结构中滑板与横梁之间多采用滑轮与滑道传动连接,由于滑轮与滑道之间的接触面积比较小,压强比较大,会导致滑轮磨损加快,并且极易产生侧摆运动,从而造成整个装置的不稳定。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抗侧摆十字滑架装置,以提高整个装置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抗侧摆十字滑架装置,包括底座、立柱、竖向导轨、竖向伺服电机、竖向丝杆副、滑板、横梁、横向导轨和横向伺服电机,其中立柱垂直安装在底座上,在立柱上设置两根相互平行的竖向导轨,竖向导轨上支撑滑板,该滑板通过竖向丝杆副与竖向伺服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滑板能在竖直方向上下滑动,其关键在于:在所述滑板上安装横向伺服电机,该横向伺服电机的输出轴上套装驱动齿轮,驱动齿轮与横梁背面的齿条相啮合;在所述齿条的上下方各设置一根横向导轨,两横向导轨通过滑块支撑在滑板上,滑块与滑板固定连接,所述横梁能在水平方向左右滑动。
本实用新型中的滑板与横梁之间采用直线导轨与滑块连接,增大了传动接触面的面积,降低了压强,并且直线导轨与滑块采用了上述结构以后,大大地降低了侧摆运动,能有效提高整个装置的稳定性。
在上述滑板上安装有四个滑块,四个滑块按矩形分布。其中上面的两个滑块与齿条上方的横向导轨连接,下面的两个滑块与齿条下方的横向导轨连接,这样保障了横梁左右滑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在上述立柱的底端固定有圆形安装板,该安装板上安装回转电机;所述安装板与回转支撑体的外圈固定连接,回转支撑体的内圈齿轮固定在底座上,并且该内圈齿轮与回转电机输出轴上的主动齿轮啮合。回转支撑体类似于轴承结构,当回转电机运转时,回转支撑体的内圈齿轮不动,而回转支撑体的外圈连同安装板及立柱可整体相对于内圈齿轮的轴线做回转运动,这样十字滑架装置增加了一个旋转方向的自由度,该旋转方向自由度与原有的横、竖方向自由度结合,在加工体积及重量均较大的工件时,不移动工件就能完成,从而大大提高了加工的效率。
在上述安装板的外围按圆周均匀分布有三个锁紧座,该锁紧座与底座固定连接,在锁紧座上通过轴销安装上、下锁紧臂,所述上、下锁紧臂的外端通过螺杆旋钮连接,上、下锁紧臂的内端能够将所述安装板的外缘夹紧。上、下锁紧臂结合,可以对安装板定位,以满足不同角度的加工要求。
在上述立柱内设有配重,该配重通过滚子链及滑轮组与滑板的上端连接。配重与滑板上所有零部件的总重量相当,这样减轻了竖向丝杆副的承载重量,延长了竖向丝杆副的使用寿命。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中滑板与横梁之间采用直线导轨与滑块连接,不仅刚性好,而且增大了传动接触面的面积,降低了压强,从而大大地降低了侧摆运动,有效提高了整个装置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图1的左视图。
图3为图1的A-A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3所示,在底座1上安装回转支撑体,该回转支撑体位于底座1与圆形安装板12之间,类似于轴承结构,回转支撑体的外圈14a与内圈齿轮14b之间能相对转动。所述回转支撑体的外圈14a通过螺栓与安装板12连接,安装板12固定于立柱2的底端,且立柱2相对于安装板12及底座1垂直。在安装板12上固定安装回转电机13,该回转电机13输出轴上的主动齿轮与回转支撑体的内圈齿轮14b啮合,回转支撑体的内圈齿轮14b通过螺钉固定在底座1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三磨海达磨床有限公司;重庆市材料表面精密加工及成套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未经重庆三磨海达磨床有限公司;重庆市材料表面精密加工及成套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0008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