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流槽分流调节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820099616.9 | 申请日: | 2008-08-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80568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29 |
发明(设计)人: | 张亮;吴为;焦震宇;钟星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C5/46 | 分类号: | C21C5/46;C21C5/40 |
代理公司: | 重庆弘旭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张爱云 |
地址: | 40001***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分流 调节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般工程技术领域,具体说涉及一种流槽分流调节装置。
技术背景
氧气转炉炼钢工艺中,烟气净化系统(OG系统)需要大量水质要求相对较低的喷淋水。使用后的出水需要进行收集处理并重复利用,此称为转炉浊循环水系统。在该系统中,OG系统出水依靠重力经车间内、外的高架流槽进入水处理构筑物进行处理。高架流槽为钢制,并设置成一定的坡度。随着炼钢厂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和节能减排技改措施的推行,在占地有限或水处理系统总图布置等限制因素下,工程项目中特别是改造工程项目中,浊环水高架流槽经常需要设计或增设分支,将水量按一定的比例进行分配,分别引至相关的水处理构筑物进行后续处理。目前,在流槽分支处通常采用的流量调节方式有两种:1、在分支处的主流槽及支流槽上设置闸板阀,通过改变闸板阀的开启度来调节过水流量;2、设置固定分流导板。上述两种方式在实际的工程应用中存在着下述几个缺陷:1、改变闸板阀的开启度无法定量调节流槽过水流量,导致后续水处理构筑物负荷过大或过小,运行不稳定,影响出水水质;2、当后续水处理构筑物进行设备检修时,无法相应地作出水量分配调整;3、在主流槽闸板阀设置处产生严重地雍水现象,造成安全隐患;4、水流在经过流槽分支处时几乎不流向支流槽,仍然沿主流槽流线方向继续流动,配水不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流槽分流调节装置,本装置制作简易、操作方便、节约投资、分流效果明显。在流槽分支处设置一铰接的挡流板,在铰接点上部设置一手轮,手轮下部设有关键角度显示盘。本流量调节装置可广泛应用在转炉浊循环水系统中。
沿挡流板底部设置一层胶皮,既能保证挡流板与流槽底部软连接,便于挡流板旋转,又能起到防水作用。
主流槽来水在分支处受到挡流板的作用而进行分流,一部分沿主流槽继续流动,其余部分被分流至支流槽。通过改变挡流板与主流槽流线之间的夹角α,即可定量调节分支后通过主流槽与支流槽的水量,从而准确控制其后续水处理构筑物的运行负荷,保证出水水质。尤其是后续构筑物有部分设备进行检修时,通过调节挡流板改变两条流槽通过的水量,避免水处理单体构筑物负荷过大,有效降低设备检修时对正常生产的影响。同时,由于在流槽分支处挡流板的设置方式适合水的流态,有效改善了该处水力条件,可有效避免雍水现象的出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安装示意图;
图中,件1为挡流板,件2为主流槽,件3为支流槽,件4为闸板阀,件5为闸板阀,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进一步描述:
在主流槽2和支流槽3的分支处,设置挡流板1,在铰接点上部设置一手轮,通过转动手轮即可使挡流板以铰接点为圆心在一定角度范围内进行调节;手轮下部设有关键角度显示,可根据需要将手轮调节至所需的角度;沿挡流板底部设置一层胶皮。
OG系统出水沿高架主流槽2至和支流槽3流槽分支处,在分支处设置的挡流板1可在位置A、B之间的角度任意旋转。当挡流板1位于位置A时,支流槽3被关闭,来水全部沿主流槽2方向继续流动;当挡流板1位于位置B时,主流槽2被关闭,来水全部被挡流板1引入支流槽3。利用手轮调节挡流板1与主流槽2流线之间的夹角α,使挡流板1在位置A、B之间转动,即可定量调节主流槽2和支流槽3的通过水量。当主流槽2或支流槽3需要检修维护时,由于挡流板1本身具有关闭功能,通过调节挡流板1在位置A或B,即可关闭主流槽3或支流槽2的通过水量,可省去常规设计中位于分支之后主、支流槽上的闸板阀,节约了投资。
某炼钢厂在原有2台转炉的基础上增加1台转炉,对应的OG系统出水需新设与原有主流槽相接的支流槽引至新建的水处理区域。即在正常工作条件下支流槽通过的水量应为全部水量的1/3。通过对分支处的流态进行数学模拟,利用流场分析软件分析挡流板和主流槽流线之间的夹角α,流槽断面宽度B1、B2,流槽高度H1、H2,流槽水面高度h1、h2,主流槽流量Q1、Q3及支流槽流量Q2以及水流、气流等多个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确定α角与Q1、Q2、Q3的定量关系,实现改变α角来进行流量的定量调节。
主要技术参数:
主流槽流量Q1:1841kg/s;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9961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