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回转体自动对心夹具无效
| 申请号: | 200820098620.3 | 申请日: | 2008-06-2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01163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3-04 |
| 发明(设计)人: | 杜柳青;唐其林;何华仙;杨艳飞;黄志明;武晓乐;殷驰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工学院 |
| 主分类号: | B23Q3/06 | 分类号: | B23Q3/06 |
| 代理公司: | 重庆博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海华 |
| 地址: | 400054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回转 自动 对心 夹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加工夹具,具体指一种具有两端收口结构的回转体自动对心夹具,属于机加夹具领域。
背景技术
在机械加工行业,对于回转体零件的加工,常常是采用三爪卡盘夹具,手动多次旋转扳手夹持工件,主轴转动带动工件旋转进行如车削类的加工。对于大型重型回转类工件,如果采用三爪卡盘夹具,主轴旋转速度低,采用车削加工的方式效率极其低下。同时,回转类工件夹持时的对心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这将直接影响到工件的加工质量。而现有的三爪卡盘夹具,对心较为麻烦,甚至不能达到理想的定心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动、快速、准确的适用于具有两端收口结构的回转体的对心夹具。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回转体自动对心夹具,包括夹具动块、夹具定块、工件夹紧动力装置、动导轨、定导轨、夹具定块座架和动力装置座架,夹具定块安装在夹具定块座架上与其刚性连接,夹具动块安装在动导轨上与其刚性连接,动导轨位于定导轨上可以相对移动,工件夹紧动力装置与夹具动块连接,工件夹紧动力装置安装在动力装置座架上与其刚性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具动块和夹具定块上设有相对的与回转体两收口端对应的圆台孔,两圆台孔同轴设置且圆台大端均位于内侧。
所述夹具定块上的圆台孔设有缺口,缺口中滑动填塞有工件顶出块,工件顶出块与工件顶出动力装置连接。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夹具动块和夹具定块将工件夹紧的同时自动完成对工件的对心环节,快速、准确,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后续工件加工质量的提高。
本实用新型将面对回转类工件常采用的车削加工方式改为铣削加工,即保持工件静止,变工件旋转为刀具旋转,则可避免由于大型重型工件的转动速度低而带来的加工效率低下问题。本设计的夹具就是在加工重型气瓶时,为了提高加工效率,设计的一种专用夹具,适于加工两头收口型的回转类工件。夹具夹紧工件后,主轴带动刀具旋转,进行工件收口端的平端面、钻孔、铰孔等加工。
附图说明
图1-夹具的正视图;
图2-夹具的俯视图;
图3-夹具部件夹具动块的侧视图;
图4-夹具部件夹具定块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参见图1和图2,从图上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回转体自动对心夹具,包括夹具定块3、夹具动块2及相应的辅助装置,夹具动块2和夹具定块3上设有相对的与回转体13两收口端对应的圆台孔10,两圆台孔10同轴设置且圆台大端均位于内侧,通过夹具上的圆台孔10能够实现对具有两头收口的回转类工件的自动定心夹紧。既可实现对两头收口的回转体13工件的夹紧,又可以通过锥面对回转体进行自动定心。
具体实施方案如下:本实用新型包括夹具连接体1、夹具动块2、夹具定块3、工件顶出动力装置4、工件夹紧动力装置5、动导轨6、定导轨7、夹具定块座架8、动力装置座架9等部分组成。夹具定块3安装在夹具定块座架8上与其刚性连接在一起,最后与地基刚性连接;夹具动块2安装在动导轨6上与其刚性连接,动导轨6位于定导轨7上可以相对移动,工件夹紧动力装置5与夹具动块2通过螺纹接头连接,工件夹紧动力装置5安装在动力装置座架9上与其刚性连接,工件夹紧动力装置5可以推动夹具动块2,使其可以轴向移动,实现对工件的夹紧功能。此处的特点是夹具为自动夹具,通过夹具轴向移动即可实现夹紧工件,并可以实现自动对心。
为了实现流水线作业,即加工完后可以自动下料,所述夹具定块上的圆台孔10设有缺口11,缺口11中滑动填塞有工件顶出块12,工件顶出块12与工件顶出动力装置4连接可以顶出和收回。当工件顶出块12回位时,正好将圆台孔的缺口11填充严密。
本实用新型的夹紧或松开是由工件夹紧动力装置5向左或向右移动,推动夹具动块2夹紧工件;本实用新型的工件卸料是由工件顶出动力装置4配合工件顶出块将工件顶出。
其中,工件夹紧动力装置和工件顶出动力装置在本实施例中采用的是液压缸,当然,也可以是电机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工学院,未经重庆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9862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