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保险杠有效
| 申请号: | 200820098606.3 | 申请日: | 2008-06-2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24372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22 |
| 发明(设计)人: | 陈黎 | 申请(专利权)人: | 联伟汽车零部件(重庆)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R19/02 | 分类号: | B60R19/02;B60R19/50 |
| 代理公司: | 重庆华科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康海燕 |
| 地址: | 401122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保险杠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专利属于汽车塑料零部件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汽车的保险杠。
背景技术:
在目前及以往的保险杠设计中,一般均存在以下问题:(1)将大灯定位座设计成一个实心体,由于该实心体壁厚较保险杠的壁厚大,因而易在保险杠的外表面产生收缩痕而影响保险杠的外观质量;(2)在雾灯的安装结构上虽然有防转装置,但对于安装过程中的旋转却没有定位止转装置,因而雾灯在安装过程中易旋转而不好控制,给安装工作带来很多麻烦,甚至影响到安装效果;(3)对于保险杠上下部分进行分色涂装的产品,在涂装时的遮蔽工作难于操作,很难准确清晰地将不同的色区分开,进而影响到产品的涂装效果,尤其是导致产品涂装的合格率和效率较低;(4)鼓包罩结构的壁厚偏厚,导致在保险杠外观上的相应部位出现缩痕而影响外观;(5)保险杠与车身在装配好后,保险杠与车身易产生断差或精致工艺性较差等缺陷。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提出一种汽车保险杠,解决以下技术问题:(1)由于大灯座壁厚较大而在保险杠外表面上产生的收缩痕;(2)雾灯在安装过程中的止转;(3)分色涂装保险杠的准确快速分色遮蔽以提升保险杠涂装的合格率及效率;(4)由于鼓包罩壁厚较厚而在保险杠外表面相应位置产生的缩痕;(5)解决保险杠在装配时产生的断差或精致工艺方面的缺陷。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汽车保险杠,在保险杠的内侧安装面上具有大灯安装座、轮毂包罩等,为了解决由于大灯座所产生的在保险杠外观面上的缩痕缺陷,特地将大灯座的内部掏空,使其形成一空腔结构,以减薄壁厚到不产生缩痕的程度,同时为了补偿由于内部掏空所造成的强度的降低,在大灯座的侧面增设加强筋来保证掏空后的大灯定位座有足够的强度来承受大灯的安装强度(如图2所示)。
为了保证分色涂装的保险杠能快速准确的分色遮蔽,在保险杠上沿分色线开设一涂装分色工艺槽(如图3、图4所示),在保险杠进行分色遮蔽时即可沿着此分色工艺槽进行遮蔽,有了此分色工艺槽后,不仅大大提高了分色遮蔽的品质与效率,而且还可以将颜色分界区所产生的积漆等缺陷移至此分色工艺槽内而大大提升产品的外观品质。
一般的保险杠在鼓包罩根部相应的外观面上都会出现由于鼓包罩所产生的缩痕缺陷,为此本专利在鼓包罩的根部开设一减胶槽,使鼓包罩根部的壁厚减薄到不致于在保险杠的外表面上产生缩痕的厚度(如图5所示),通过这一处理不仅使保险杠在鼓包罩相应位置的外观面上不再出现缩痕缺陷,而且也保证了鼓包罩有足够的刚强度。
保险杠与车身装配极易出现断差或间隙不均等精致工艺方面的缺陷,为此本专利特增设一个主定位孔,两个次定位孔,主定位孔为圆形孔,次定位孔为椭圆形孔(如图6所示),在安装时先将主定位孔安装上,然后将次定位孔安装上,最后才将保险杠其他的安装固定部位安装上。由于有了主定位孔的前后左右方向的定位作用,次定位孔的前后方向的定位作用,因而保证了保险杠在装配好后不会与车身出现断差或间隙不均等精致工艺方面的缺陷,而且使用了主次定位孔后,使保险杠更容易与车身装配,大大节约了装配时间,提升了装配的效率与质量。
另外,为了防止雾灯在安装过程中发生的旋转,特在大灯安装座上设置雾灯定位柱增设雾灯定位柱(如图2所示),通过雾灯定位柱的止转效果来保证雾灯在安装过程中不发生旋转运动,从而确保雾灯的安装能顺利高效地的进行。
本实用新型很好地解决了保险杠外观面上的收缩痕缺陷,改善提升了保险杠的外观质量;很好地防止了雾灯在装配过程中的旋转,提高了安装的准确性和装配安装效率;很好地保证了保险杠分色涂装的效率与外观质量;很好地确保了保险杠与车身之间的断差和间隙,提升了产品的品质,而且大大提升了产品装配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保险杠的主视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
图3是图1的右视图;
图4是图3的B-B剖视图;
图5是图1的C-C剖视图;
图6是图1的俯视图。
图中:1-大灯定位座 2-雾灯定位柱 3-涂装工艺槽 4-鼓包罩5-鼓包罩减胶槽 6-主定位孔 7-次定位孔 8-侧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联伟汽车零部件(重庆)有限公司,未经联伟汽车零部件(重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9860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升降机配重自防脱轨导向机构
- 下一篇:大吨位压力机滑移过渡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