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全液压双作用随钻震击器有效
| 申请号: | 200820098543.1 | 申请日: | 2008-06-1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02425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3-04 |
| 发明(设计)人: | 罗明轩;李道贵;马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望江工业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21B31/107 | 分类号: | E21B31/107 |
| 代理公司: | 重庆华科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徐先禄 |
| 地址: | 4000***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液压 作用 随钻震击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钻井作业中的解卡工具,具体涉及全液压双作用随钻震击器。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油田常用的解卡工具多采用机械式震击器、机械液压式震击器、水力震击器。机械震击器及机械液压式震击器均采用摩擦块阻尼,水力震击器采用皮碗胶筒阻尼,其缺点在于工具在井下高温环境一次连续工作的时间较短,生产制造中对其金属材料及其热处理、机械加工精度等要求较高,阻尼机构易损坏,导致震击器失效;震击力是恒定值,在井内操作中震击力和上、下震击方向不能任意调整。CN2175303Y公告的名称为“液压随钻震击器”的实用新型专利,其上芯轴、中芯轴和下芯轴依次螺纹连接为一体,装入由芯轴套、花键套、中缸筒、下缸筒和下接头构成的壳体内,其特征是:上下两头分别由上V形密封组和下V形密封组密封,内部充满液压油;它利用芯轴上的上下相对安装的两个活塞,在上下运动中依靠内部液压油的阻尼和快速卸荷作用产生震击,利用大弹簧、控制套、限位台和钢珠的相互作用控制其震击方向,利用上提或下放负荷的大小来调节向上或向下震击力的大小。但其结构还是比较复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提供一种全液压双作用随钻震击器,它在井下钻具解卡时,能够提供一个大的冲击力,可随时调整震击力的大小和上、下震击方向,并能安全可靠进行上击或下击动作,解卡迅速,使用寿命长。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全液压双作用随钻震击器,包括上芯轴、与上芯轴配合连接的下芯轴、套在上芯轴与下芯轴连接部位的中间液缸、设在中间液缸与上芯轴之间的上中间活塞、设在中间液缸与下芯轴之间的下中间活塞、与中间液缸一端连接并套在上芯轴外面的上液缸、与中间液缸另一端连接并套在下芯轴外面的下液缸,中间液缸的中部设有通气孔,上液缸、下液缸的端部分别有一个注油孔及油堵,上液缸、中间液缸和下液缸内均充满液压油,其特征在于:在上芯轴与上液缸之间设有由阀体和阀芯构成的上单向阀,在下芯轴与下液缸之间也设有由阀体和阀芯构成的下单向阀,上单向阀与下单向阀的方向相反。
所述的全液压双作用随钻震击器,在上中间活塞上设有上密封件,在下中间活塞上设有下密封件。
所述的全液压双作用随钻震击器,其上单向阀的阀体的内锥孔端面与上芯轴中部台阶的圆弧接触,下单向阀的阀体的内锥孔端面与下芯轴中部台阶的圆弧接触。
本实用新型的上、下芯轴相连;上芯轴、下芯轴上各装有一个相同的单向阀,阀体上安装阀芯;上芯轴、下芯轴装在上液缸、中间液缸和下液缸内。中间液缸的上腔、下腔各装有一个带密封件的中间活塞。上液缸、中间液缸、下液缸的端部都有连接螺纹,上液缸、中间液缸、下液缸相互连接,形成液压腔。由装在中间液缸上腔、下腔的中间活塞形成密封的液压腔,内部充满液压油;在上击或下击时,可利用上芯轴、下芯轴、阀体、阀芯构成单向阀形式的阻尼机构,对内部液压油进行压缩、储能和快速卸荷作用而产生震击;利用上芯轴、下芯轴、阀体、阀芯构成单向阀的原理,控制其震击方向;利用上提或下放负荷的大小来调节震击力的大小,可随时调整震击力的大小和上下震击方向。
本实用新型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克服了机械式震击器、机械液压式震击器、水力震击器中摩擦块阻尼、皮碗胶筒阻尼易损坏,需经常更换,造成震击器工作中失效的缺点,阻尼机构的核芯零件阀体采用了高强度塑性材料,耐磨性强,能适应高温、高压环境,与上、下液缸配合段采用了硬密封,无橡胶件,延长了使用寿命;克服了机械式震击器、机械液压式震击器、水力震击器震击力是恒定值,在井内操作中震击力和上、下震击方向不能任意调整的缺点,操作者可在地面通过调整上提或下放钻具(无需扭矩或外部调整)就能在两个方向释放很小到所需的最大震击力,具有可变的震击时间周期和震击强度;还能利用上、下芯轴、阀体、阀芯形成单向阀原理,可在井下任意调整上、下震击方向;并能很快地解卡,恢复正常钻井作业。适用于油和气井的钻井、测试、取芯、海上打捞、固井、补救作业、海底服务、修井、定向和水平钻井等场合的作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部放大示意图。
图3是图1的B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望江工业有限公司,未经重庆望江工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9854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