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辆的柔性换挡缓冲变速鼓机构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98489.0 | 申请日: | 2008-06-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93094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8-19 |
发明(设计)人: | 邓晓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翁光敏 |
主分类号: | F16H59/04 | 分类号: | F16H59/04;F16H63/30 |
代理公司: | 重庆华科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康海燕 |
地址: | 401120重庆市渝北区空港经***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柔性 换挡 缓冲 变速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变速鼓。
背景技术
在车辆的变速换挡中,当结合齿轮结合爪和被结合齿轮的凹槽不在结合相对位置时,变速鼓无法立即推动拨叉实施挡齿结合动力传递,这样变速不能立即进挡,会造成挂挡不到位的感觉,存在损坏变速齿轮的危险,并会对相关机构造成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柔性换挡缓冲变速鼓机构,在变速鼓上设置弹性缓冲单元,通过弹性缓冲单元的弹力维持拨叉对结合齿轮的轴向推力,达到延迟变挡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车辆的柔性换挡缓冲变速鼓机构,包括有变速鼓、转鼓齿轮、扭簧和轴套;所述转鼓齿轮和扭簧依次套装在变速鼓的连接轴上,并由轴套对它们进行轴向限位;所述转鼓齿轮上有两个相对的弹簧限位凸块,扭簧的两端分别靠在两弹簧限位凸块的相对一侧,并分别插入变速鼓端面的两个弧形凹槽中,通过扭簧将变鼓齿轮与变速鼓连接起来。这样,齿轮与变速鼓通过扭簧实现了连接,并有一定的往复行程。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弹性缓冲单元的弹力来维持拨叉对结合齿轮的轴向推力,达到延迟变挡的作用,由此达到不损坏变速齿轮及消除换挡不到位的现象。
附图说明
图1是柔性换挡缓冲变速鼓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向视图。
图3是变速鼓实现柔性换挡缓冲过程中与相关部件的配合关系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和图2,本柔性换挡缓冲变速鼓机构包括有变速鼓1、转鼓齿轮2、扭簧3和轴套4;所述转鼓齿轮2和扭簧3依次套装在变速鼓1的连接轴上,并由轴套4对它们进行轴向限位;所述转鼓齿轮2上有两个相对的弹簧限位凸块2A、2B,扭簧的两端3A、3B分别靠在两弹簧限位凸块2A、2B的相对一侧,并分别插入变速鼓端面的两个弧形凹槽1A、1B中,通过扭簧将变鼓齿轮与变速鼓连接起来。
本变速鼓机构对换挡过程进行柔性缓冲的过程是这样的:
参见图3,当换挡臂5转动时,换挡臂5上的驱动齿轮啮合驱动变速鼓1上的转鼓齿轮2;在变速结合齿轮12的结合凸爪8无法立即进入被结合齿轮11A或11B的凹槽9时(即变速鼓1无法立即随拨叉7、结合齿轮12运动)。由于扭簧3的存在,变速鼓1上的转鼓齿轮2能随换挡臂5同步转动一定角度,转鼓齿轮2推动扭簧3,形成变速鼓1继续转动的力。当结合齿轮12与被结合齿轮11A或11B相对运动到结合凸爪8和凹槽9能正常啮合的位置,变速鼓1在扭簧3的作用下完成结合凸爪与凹槽的结合。换挡后,变速鼓1与转鼓齿轮2复位。图中6是拨叉轴,10是传动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翁光敏,未经翁光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9848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瓷芯球阀
- 下一篇:带强力回弹环支撑的无接头连体弹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