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摩托车防后滑保护结构无效
| 申请号: | 200820098470.6 | 申请日: | 2008-06-0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11916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3-25 |
| 发明(设计)人: | 余战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余战波;余玲波 |
| 主分类号: | B62L1/00 | 分类号: | B62L1/00;F16D41/1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404000重庆市万***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摩托车 防后滑 保护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摩托车辅助结构,特别涉及一种防止摩托车向后滑动的保护结构。
背景技术
摩托车是一种应用很广泛的交通工具,但同时也是一种安全系数较小的交通工具。尤其是在山区道路上行驶,在上坡路段遇紧急情况停车,驾驶员往往因防侧翻而双脚垫地,致使无法使用后刹。而此时车的重心后移,前刹得不到有效制动。因而往往造成车辆后退而侧翻,给交通安全带来隐患。现有技术基本是采取增加摩托车轮胎防滑力或附着支撑杆来缓解这种现象。如中国专利200320111208公开了一种“摩托车防滑链带”,通过在摩托车后轮胎上固定有连体防滑块的防滑链带增加防滑力;又如中国专利200620003518公开了一种“摩托车防滑支撑装置”,通过附带增加支撑装置来达到防滑的效果。前者使用不便,防滑效果不理想;后者结构比较复杂,且侧重于防止车体倾斜、歪倒。且以上两种专利均未涉及防车辆上坡后退而侧翻的思考,故发明本专利技术。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不足,而提供一种能有效防止摩托车在坡道上后滑,同时结构简单的摩托车防后滑保护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对现有的后轮毂和车把手进行改装,其特征在于:后轮毂上设置有防滑齿,轮毂支架上设置有与之对应的活动搭扣,活动搭扣底部与车把手之间用钢丝绳索连接。
防滑齿与轮胎前进方向呈倒齿状,活动搭扣的形状能够与之啮合。
由于本实用新型只是对现有摩托车后轮毂进行简单改装,在现有轮毂上附着该结构,或者将轮毂直接加工成这种结构都可以,因此改装成本较低,经济实用;更重要的是本结构防后滑效果非常好,活动搭扣可在摩托车后滑时通过防滑齿将轮毂牢牢锁住,解决了后滑的根本问题,且由于防滑齿和活动搭扣呈特别的形状,不会对正向行驶带来影响,是一种安全、实用的防滑技术。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对现有的后轮毂1和车把手2进行了改装,后轮毂1上设置有防滑齿3,轮毂支架上设置有与之对应的活动搭扣4,活动搭扣4底部与车把手之间用钢丝绳索5连接。本实施例的防滑齿与轮胎前进方向呈顺齿状,活动搭扣的形状设计成能够与之啮合的形状。
摩托车在行进过程中,驾驶员松开连接在车把手上的钢丝绳索5,这样就不会影响摩托车的正常行驶,遇到上坡的时候,驾驶员可通过开关或其他形式拉紧链条,与钢丝绳索5连接在一起的活动搭扣4将与防滑齿轮3接触,由于是正向行驶,活动搭扣不会锁住防滑齿轮,因此也不会对行驶构成影响。当摩托车遇到情况向后滑动时,活动搭扣4就会锁住防滑齿轮3,达到防止车轮后滑的目的。
图1所表示的技术方案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有通过对摩托车后轮毂进行制动防止后滑的技术方案都在本实用新型的考虑范围之内。活动搭扣与车把手之间的连接也不限于用钢丝绳索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余战波;余玲波,未经余战波;余玲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9847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