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油箱气密检测机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98270.0 | 申请日: | 2008-05-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07013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3-11 |
发明(设计)人: | 谭明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宗申技术开发研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3/32 | 分类号: | G01M3/32 |
代理公司: | 重庆志合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方 红 |
地址: | 400039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油箱 气密 检测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密检测工具,特别是涉及一种差压型的油箱气密检测机。
背景技术
目前,传统的检测试件密封性(又称泄漏)是采用浸水或浸油目视气泡法,其设备简单,结果直观,但检测精度和效率低,人为因素影响较大,无法实现自动定量测漏,同时还会给工件带来潮湿生锈,杂质浸入等不良影响及繁琐的试件表面附水(或油)后处理,甚至有些产品不允许用此方法检测,如:电子、电器元件等。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具有可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劳动强度对油箱自动进行气密检测功能的检测机。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差压型的油箱气密检测机,包括检测控制仪、气缸、夹紧装置、调节阀、电磁阀、气动控制系统及检测台架,检测台架上设置立柱,检测控制仪被安装于立柱上,检测控制仪下方设置气缸,气缸下方设置夹紧装置,夹紧装置固定于检测台架上,其特征在于,气动控制系统包括顺序相连的气源三联件、减压阀、压力表、调节阀,负责为检测控制仪提供控制压力精确的压缩气体;检测控制仪与气动控制系统通过调节阀连接,控制充气压力及充气时间;检测控制仪控制电磁阀关断,关断后根据规定时间差压值判断油箱是否合格。
本油箱气密检测机,检测控制仪通过温度补偿修正试件泄露产生的压力降,检测通过同一气路的被测试件与标准件的差压值;检测控制仪包括主板及连接到主板上的通讯端口、驱动电路、操控面板,传感器通过精密放大单元和模数转换单元与主板连接;驱动电路控制调节阀、合格指示装置、检测指示装置、报警蜂鸣器、夹具控制感应器;检测控制仪具有自动、手动两种控制方式;夹紧装置由连接于气缸下方的上堵头,固定于测试台架的下封堵头及支撑构成。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检测机采用先进的微电脑芯片、高精度传感器及零泄漏电磁阀,以保证检测结果准确性及仪器经久耐用。微电脑自动控制检测过程和采集数据,采用优化算法及专门的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最大程度地补偿了检测过程中的温度(包括环境温度)等影响。克服了外界干扰,实现了直接压力差测漏,检测结果直观,具有很高的性能价格比。该仪器操作简单,勿需专门培训,设定其有关参数以后,用户只须按运行键便可得到检测数据及合格、不合格指示。
为让本实用新型之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的油箱气密检测机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油箱气密检测机控制面板的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的油箱气密性测试原理图。
附图标记说明:数字键 0-9,SET键 10,↑键 11,↓键 12,ENT键 13,检测键 14,复位键 15、液晶显示 16、合格指示灯 17、检测指示灯 18、不合格指示灯 19,检测控制仪 21,气缸 22,上堵头 23,下封堵头及支撑 24,检测台架25、立柱 26、气源 31、高精度电源 48。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如图1所示,图中,一种油箱气密检测机,包括检测控制仪21、气缸22、夹紧装置、调节阀、气动控制系统及检测台架25,检测台架上设置立柱26,检测控制仪21被安装于立柱26上,检测控制仪21下方设置气缸22,气缸22下方设置夹紧装置,夹紧装置由连接于气缸22下方的上堵头23,固定于测试台架25的下封堵头及支撑24构成。
气动控制系统包括气源31、过滤器32、减压阀33、调节阀35顺序相连,两个压力表34、36分别连接在减压阀33、调节阀35之后以测定经减压阀33减压和稳压后及经调节阀35调节后的压缩气体的压力。调节阀42连接在气动控制系统与被测件40中间的气路上,调节阀41连接在被测件40上,调节阀42、41通过电动控制系统中的驱动电路51与主板50相连,由电动控制系统控制其工作。调节阀39也连接在被测件40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宗申技术开发研究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宗申技术开发研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9827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