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量子共振保健舱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97787.8 | 申请日: | 2008-03-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68146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24 |
发明(设计)人: | 张海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海涛 |
主分类号: | A61G10/00 | 分类号: | A61G10/00 |
代理公司: | 重庆华科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夏洪 |
地址: | 400041重庆市***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量子 共振 保健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保健设备,特别是一种量子共振保健舱。
背景技术
利用电磁器械进行疾病治疗和人体保健作为一种医疗保健手段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青睐,并且各种电磁医疗设备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是这些医疗设备仅是针对人体患病部位进行局部的治疗保健,而不具备对整个人体进行全方位整体性的治疗保健作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量子共振保健舱,以对人体进行全方位整体性的治疗保健。
本实用新型所述量子共振保健舱包括舱体及其上开设的舱门,舱体为球形体或椭球形体或圆柱形体,其内表面为抗磁性金属材料层,在舱体内设置有具有磁场发射装置的床,位于床下的地板上放置有植物或活性物质,在地板中嵌有紫外线灭菌灯,在床下的地板中嵌有充磁消磁器。
具有磁场发射装置的床中所述磁场发射装置为量子共振加能仪,其由外壳和位于其内的U型铁芯、绕在U型铁芯两竖立端及其间的水平段上的线圈组成,线圈两端为电源输入端。
舱体的抗磁性金属材料层可为金、银、铜、合金等金属材料,其对舱体内的磁性物质具有反射作用,能够阻止舱体内的磁性物质散发到量子共振保健舱外,同时其还能够对外界的电磁波及其它辐射进行屏蔽,使舱体内不受电磁波及其它辐射的干扰影响。
地板中的紫外线灭菌灯能够对舱内的细菌进行杀灭,地板中的充磁消磁器能够对床下的植物或活性物质进行磁化和消磁处理。
将磁场发射装置、紫外线灭菌灯及充磁消磁器接通电源,人躺在床上即可进行全方位整体性的治疗保健。
该量子共振保健舱通过具有磁场发射装置的床发射出不同脉冲频率的量子磁场,使舱内植物或活性物质等与人体之间产生强大的量子共振效应,并进行相互间的能量与信息交换,使之不断产生量子性跳变(瞬间隧道反应),从植物或活性物质中获取高能营养信息,定向激活人体部分非活性基因,使人体内的原子、分子磁矩和原子、分子电流磁矩不断分布、排列,把异常的原子、分子磁矩和原子、分子电流磁矩重新矫正归位并平衡,从而达到快速逆转衰老,战胜疾病,提高生命质量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所述量子共振保健舱能够有效的增强人体蛋白质和酶的活性,特别是对人体有益细胞的端粒酶(生物钟按钮)的激活具有一定的效应,能双向调节机体新陈代谢和免疫功能,增强细胞活力,延长生命。具临床观察,具有明显的镇静、催眠、抗炎、镇痛、增强心血管的调节功能、降低血液粘度和改善微循环等作用,对免疫功能不良、贫血、白细胞减少、闭塞性动脉内膜炎、慢性静脉血液循环障碍、心肌缺血、脑部供血不足,高血压、失眠、过渡疲劳、骨质疏松、肠胃功能紊乱、慢性结肠炎等具有良好的效应,对肿瘤细胞也有抑制、退化和变性的作用,主要是抑制肿瘤细胞中脱氧核糖核酸(DNA)的合成及对S-37肿瘤细胞的呼吸抑制。
附图说明
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量子共振保健舱的主视剖面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线的剖视图;
图3为量子共振加能仪主的视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该量子共振保健舱包括舱体及其上开设的舱门4,舱体为球形体,由球形骨架和安装固定在骨架上的塑料盖板1构成,舱体内表面贴有一层抗磁性金属材料层2。在舱体内设置有床9,床9中安装有能够发射磁场的装置——量子共振加能仪,如图3所示,量子共振加能仪由外壳13和位于其内的U型铁芯12,绕在U型铁芯12两竖立端及其间的水平段上的线圈11组成,线圈11上串联有温度控制开关10,线圈11两端为电源输入端。位于床9下的地板6上放置有植物幼苗8,在舱底的地板6中嵌有紫外线灭菌灯5,在床9下的地板6中嵌有量子共振检测仪充磁消磁器7,量子共振检测仪充磁消磁器7能够对植物幼苗8进行量子共振磁化和消磁处理,舱体上开设有换气窗3以对舱体内实施换气。
该量子共振保健舱的舱体还可为椭球形体及圆柱形体,所述植物幼苗8还可为活性物质,均能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海涛,未经张海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9778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