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炉提升机返渣管道无效
| 申请号: | 200820097721.9 | 申请日: | 2008-02-2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58662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03 |
| 发明(设计)人: | 张强;吴益平;伊隆基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C21B3/06 | 分类号: | C21B3/06 |
| 代理公司: | 重庆博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晓兵;李玉盛 |
| 地址: | 400080重庆市大渡口区***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高炉 提升 机返渣 管道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炉水渣处理系统的提升机的附属部件,尤其是高炉提升机的返渣管道。
背景技术
高炉水渣处理系统的气力提升机是安装在高炉水渣处理系统沉淀池上方,通常是通过压缩空气将池底的细渣引导、提升到一定高度后,根据虹吸现象自然流经一定角度(-14°)架设的管道,将细渣排出池外的设备。因在现实生产中发现,炉渣被气力提升机吸起后流入脱水器,但部分炉渣又再次穿过筛孔进入了沉淀池,如此反复,恶性循环,致使细渣存在于清水池中无法彻底排除,越积越多,系统水质也恶化,影响着熔渣的水淬效果且对水循环系统设备磨损剧增,管道使用寿命短等缺陷;严重影响着水渣系统的正常运行。另外,返渣管道在水下部分管道弯道处,由于细渣与管道内壁的长期、反复摩擦磨损作用,返渣管道的弯道处使用较短的时间就被磨损穿漏(最短的检修期只有两个月),气力提升机无法工作,被迫中断生产,修复管道;在影响正常生产的同时,也相应增大了维修成本和设备运行成本。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提升机的返渣管道容易磨损穿漏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能有效防止被磨损穿漏的高炉提升机的返渣管道。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高炉提升机返渣管道,包括返渣管道,其特征在于:在返渣管道的弯道处设置外包管,外包管的形状和尺寸与弯道处的形状和尺寸相配合;
更进一步的特征是:在外包管与弯道处形成的空腔内,设置增强剂。
本实用新型的高炉提升机的返渣管道,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特点:
1、直接增强了返渣管道的强度和刚度,尤其是弯道处的强度和刚度,有效防止返渣管道的弯道处被磨损穿漏,保证高炉水渣处理系统正常工作。
2、延长了管道弯道处的使用寿命,管道最薄弱处(弯道处)也从原来的2个月检修一次到6个月检修一次,提高了该设备运行率,沉淀池内的渣得到及时清除。
3、降低了设备的维修成本和设备运行成本。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管道结构简图;
图2是图1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管道结构第二种实施例结构简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中,1-返渣管道,2-弯道处,3-外包管,4-空腔,5-增强剂;
本实用新型的高炉提升机的返渣管道,包括返渣管道1,返渣管道1的转弯部位形成弯道处2;由于渣块与返渣管道1内壁的长期、反复摩擦磨损作用,返渣管道1的弯道处2使用就容易被磨损穿漏,而被迫停产维修等。
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是在弯道处2设置外包管3,在弯道处2外面再包一层管道,即外包管3,以焊接或其他方式连接在一起,以增强弯道处的强度和刚度。外包管3的形状和尺寸与弯道处2的形状和尺寸相配合,相互对应。
如图3中,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外包管3与弯道处2形成的空腔4内,设置增强剂5,用增强剂5填满空腔4;增强剂5除了选用现有技术的产品以外,可以用铁渣水泥混合物填充,铁渣与水泥按照一定比例,如6∶4的比例混合之后填满空腔4。能进一步增强弯道处的强度和刚度。空腔4的厚度一般小于5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重庆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9772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螺纹连接密封结构及其工装
- 下一篇:空压机转换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