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按输入管线压力自动优化进气顺序的气体加注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0820097543.X | 申请日: | 2008-01-2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37077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5-13 |
| 发明(设计)人: | 廖华;任兴平;胡术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四联油气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7C5/00 | 分类号: | F17C5/00;F17C13/00;G05B19/04 |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前沿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郭 云 |
| 地址: | 401121重庆市***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输入 管线 压力 自动 优化 顺序 气体 加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体加注设备,具体涉及一种按输入管线压力自动优化进气顺序的气体加注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气体加注装置中,输入端的低、中、高三组管线固定排列,气体首先从低压管线依次流经入口球阀、过滤器、单向阀、控制阀、流量计、应急球阀、拉断阀、软管、枪阀、枪头,加注到被加注容器中;在一段时间后,低压管线的控制阀关闭,中压管线的控制阀打开,利用中压管线继续对被加注容器充装气体;同样地,一段时间后高压管线的控制阀打开,利用高压管线继续对被加注容器充装气体,直至充满气体。由于输入端的低、中、高三条管线是固定排列的,管线加气的顺序也是固定的,不论各管线实际压力的高低,总是从先打开第一根管线的阀门加气,然后依次是第二根管线,...第n根管线,不能优先利用真正压力较低的管线为被充装容器加注气体,整个管线供气的利用率低,能量损失大,增压设备的起停次数频繁,部件易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可靠性高、效率高、节能的按输入管线压力自动优化进气顺序的气体加注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按输入管线压力自动优化进气顺序的气体加注装置,所述气体加注装置由微电脑控制器、3~n根输入端管线、中段管线、输出端管线构成,其中,n为3≤n≤9的自然数,其中,所述输入端管线设置在所述气体加注装置的进气端,同时,在第一根输入端管线上顺序设置有第一入口球阀、第一过滤器、第一单向阀、第一控制阀,在第二根输入端管线上顺序设置有第二入口球阀、第二过滤器、第二单向阀、第二控制阀,在第n根输入端管线上顺序设置有第n入口球阀、第n过滤器、第n单向阀、第n控制阀;所述中段管线设置在所述输入端管线的出气端并与所有的输入管线连接,在所述中段管线上按顺序设置有流量计、安全阀、应急球阀、压力表、拉断阀;在所述气体加注装置的出气端设置有输出端管线,在所述输出端管线上设置有枪阀、枪头,同时流量计的输出信号线与微电脑控制器连接,其特点是:在第一根输入端管线上设置有入第一压力传感器、在第二根输入端管线上设置有第二压力传感器,在第n根输入端管线上设置有第n压力传感器;在输入端管线上设置有压力传感器,同时所述压力传感器的输出信号线与微电脑控制器连接。所述压力传感器可以自动检测每条管线的压力,从而可以实现按各管线的压力高低为顺序,采用先低压后高压的原则为被充装容器顺序加注气体。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按输入管线压力自动优化进气顺序的气体加注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在所述中段管线上设置有中段压力传感器,同时中段压力传感器的输出信号线与微电脑控制器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按输入管线压力自动优化进气顺序的气体加注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微电脑控制器由电源电路、CPU电路、设置电路、显示电路、控制电路构成,所述CPU电路的其中一个输入端连接流量计的信号线,所述CPU电路的其他输入端分别连接第一压力传感器,第二压力传感器、中段压力传感器、第n压力传感器,所述CPU电路的控制端连接设置电路的输出端,所述CPU电路的输出端分别连接显示电路的输入端和控制电路的控制端,控制电路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一控制阀、第二控制阀、第n控制阀连接,电源电路的输出端同时连接控制电路、设置电路、显示电路。
所述设置电路设置需控制的压力传感器的气体压力值和需控制的流量计的气体流速的值,输出控制信号到CPU电路,CPU电路接收流量计输出的气体流速信号和压力传感器输出的气体压力信号,输出数据信号到显示电路,同时CPU电路受设置电路的控制,输出控制信号到控制电路,控制电路接收CPU电路输出的控制信号,开启或关断控制阀,显示电路对压力传感器的实际气体压力值和流量计的实际气体流速的值进行显示,电源电路为控制电路、设置电路、显示电路提供工作电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四联油气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四联油气设备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9754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大功率发光二极管
- 下一篇:一种新型汽车制动毂轴承润滑脂加注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