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摩托车倒挡器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97501.6 | 申请日: | 2008-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02776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3-04 |
发明(设计)人: | 付置贵;高同大;杨驰;白麟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川渝精工机械配件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3/14 | 分类号: | F16H3/14;F16H3/40;F16H63/32 |
代理公司: | 重庆弘旭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周韶红 |
地址: | 400054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摩托车 倒挡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动车倒挡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用于三轮或四轮摩托车的倒挡器。
背景技术
为了方便驾驶,现有的三轮或四轮摩托车通常安装有倒挡器,驾驶人员不用下车,直接在车上操作换挡操纵机构就能实现倒车。目前倒挡器的换挡操纵机构有手动和脚踩两种,该结构包括依次连接的手把或脚踏板、换挡轴、拨叉导向轴及拨叉,其中换挡轴与倒挡器内的离合件及顺、倒挡锥齿轮的轴向相平行,拨叉在离合件的上方与之连接;当用手把或脚踏板带动换挡轴转动,换挡轴带动拨叉导向轴及拨叉作轴向的直线运动,拨叉拨动离合件在输出轴上左、右移动与顺挡锥齿轮或倒挡锥齿轮啮合,从而实现倒车换挡。这种结构的倒挡器存在如下不足:
1、由于在拨叉与换挡轴之间设有拨叉导向轴,换挡轴与输出轴之间的距离较大,使换挡轴的位置较高,当采用脚踩方式时,脚踏板的位置相对较高,操作不方便;
2、由于拨叉作轴向的直线运动,其直线行程转换到脚踏板的转动角度较大,通常大于62°,该角度已大于人脚踝关节的可转动角度,增加了操作难度;
3、离合件与倒、顺挡锥齿轮的啮合深度无法分别调整,即满足了顺挡啮合深度,则倒挡啮合深度便无法保证,其啮合深度完全靠零件的加工精度来保证,致使在使用一段时间后,拨叉、离合件的凹槽磨损,啮合深度减少而不能调节恢复,经常会出现跳挡、脱挡、离合件及倒、顺挡锥齿轮损坏等故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紧凑合理、操作及加工方便的用于三轮或四轮摩托车的倒挡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摩托车倒挡器,包括箱体,换挡操纵机构,与换挡操纵机构连接的离合件,以及位于离合件两端的倒挡锥齿轮和顺挡锥齿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挡操纵机构的换挡轴与所述离合件的轴线相垂直;在所述换挡轴与所述换挡操纵机构的拨叉之间增设与两者连接的摇臂,用于带动所述拨叉及与所述拨叉配合的所述离合件轴向移动。
可在位于上述摇臂的外侧的所述箱体上设置用于摇臂转动后的定位机构。
还可在上述换挡轴的外端及其对应的所述箱体上增设限位调节机构。
以上述换挡轴位于所述离合件的上方,所述拨叉从所述离合件外侧面与之连接的结构为佳;所述换挡轴的内端部经内衬套及螺母在所述箱体内的端面上定位,其中部经外衬套在所述箱体外侧端面上定位,在所述外衬套的外侧端面与所述换挡轴上的台阶端面之间设置有衬环片及密封圈;所述摇臂上端的孔套在所述换挡轴上,并经径向设置的紧定螺钉固定,所述摇臂下端的孔与所述拨叉的外端圆柱间隙配合;所述拨叉的弧形叉位于所述离合件的径向凹槽中。
上述定位机构可包括在所述箱体外侧面上位于所述换挡轴的下方处增设的固定连接的预紧螺栓,在所述预紧螺栓的内端的孔内设置的间隙配合的定位销,以及在所述定位销内端的内孔中设置的压簧,所述压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定位销和所述预紧螺栓的内孔端面接触,所述定位销的外端部呈圆锥形;所述摇臂的外侧面由相交的右斜面和左斜面构成;所述定位销的锥面斜度与所述右斜面和所述左斜面的斜度相同,且所述定位销的外端前部位于所述右斜面和所述左斜面的斜面内。
上述限位调节机构可包括在所述换挡轴上位于所述箱体的外侧处增设的固定连接的限位体,所述限位体伸出的两端分别通过螺纹连接的左调节螺钉和右调节螺钉,在所述左调节螺钉和所述右调节螺钉下方对应位置的所述箱体上增设的右定位凸台和左定位凸台。
当上述换挡轴转动到使所述离合件与所述顺挡锥齿轮完全啮合的位置,所述左调节螺钉的下端面与所述左定位凸台的上端面相接触,同时所述定位销的外端部锥面与所述摇臂的所述左斜面相接触;当上述换挡轴转动到使所述离合件与所述倒挡锥齿轮完全啮合的位置,所述右调节螺钉的下端面与所述右定位凸台的上端面相接触,同时所述定位销的外端部锥面与所述摇臂的所述右斜面相接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川渝精工机械配件开发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川渝精工机械配件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9750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优化光学和数字系统设计的系统和方法
- 下一篇:身份识别的智能电子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