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注塑模具顶出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0820095925.9 | 申请日: | 2008-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61970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16 |
发明(设计)人: | 戚子沛;占柏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42 | 分类号: | B29C45/4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18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注塑 模具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模具领域,更具体地涉及到注塑产品的顶出机构,顶出机构包括镶件及运动机构,在运动机构的带动下使产品从镶件上顶出。
【背景技术】
注塑模具是目前工业生产中应用极为广泛的一种模具,主要由成型系统、顶出系统等组成。对于一些有倒扣的产品,就会涉及到强制顶出结构,在注塑成型后产品表面往往会因为有产品背面倒扣位的存在而导致拉伤及顶白现象的产生,而这种拉伤及顶白现象往往又不能通过调节注塑机的注塑工艺参数来实现,给整个注塑工艺带来了不小难题。
如图1所示为现有的注塑模具注塑带有倒扣结构的产品的结构示意图,其中镶件一端与模仁连接,另一端内嵌在注塑产品中,此现有的注塑模具在注塑完毕使产品脱离模具时,通过注塑机顶杆带动底针板运动而致使顶针顶压产品,在脱离过程中,产品慢慢从镶件中强制脱离。由于产品脱离动模过程与镶件强制脱模过程是同时进行的,如图2所示,容易导致产品产生顶白及拉伤的现象,严重时可致使产品报废,这样的技术问题大大降低了注塑过程的成品率,浪费了很多注塑材料,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注塑模具顶出机构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实用性好,成本低的注塑模具顶出机构,解决实际加工生产中注塑带有倒扣结构的产品时容易产生顶白及拉伤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注塑模具顶出机构,包括底针板、与底针板固定连接的顶针、设置在动模中的镶件、以及设置在模具底端的的底板,其中,所述镶件与所述底板活动连接,所述镶件可相对于动模做一定限度的沿产品脱离方向的运动。
与现有的注塑模具顶出机构相比,此实用新型的注塑模具顶出机构具有可相对于动模做一定限度的沿产品脱离方向运动的镶件,注塑完毕使产品脱离模具时,顶针顶压产品,使产品脱离动模时镶件并不强制脱模,而是在产品完全顶出动模后再强制脱离镶件,这样,解决实际加工中产品产生顶白及拉伤的问题,此注塑模具顶出机构结构简单,实用性好,成本低,有效提高了实际生产的加工能力。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一种注塑模具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注塑模具的注塑产品脱模过程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的注塑模具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所示注塑模具开模过程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3所示注塑模具的注塑产品初步脱模过程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3所示注塑模具的注塑产品脱离模具过程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例的注塑模具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针板 2、镶件 3、顶针 4、底板 5、垫块
6、限位套 7、限位块 8、动模 9、定模 21、凸台
41、第一阶梯 42、第二阶梯 43、第三阶梯
44、第四阶梯 45、第五阶梯 61、凸块 62、台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如图3、4、5、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注塑模具顶出机构,包括底针板1、固定在底针板1端面的顶针3、设置在模具端部的底板4,其中,顶出机构还包括与所述底板4连接的限位结构、一端与所述限位结构连接,一端内嵌在注塑产品中的镶件2,所述镶件2可相对于所述动模8做一定限度的沿产品脱离方向的运动。
所述限位结构为一限位套6,所述限位套6为倒“T”字型结构,在其底端设有台阶62,在其顶端设有限位凸块61,所述台阶62设置在所述阶梯通孔的第二阶梯42中,处于所述垫板5与所述阶梯通孔第三阶梯43之间,所述限位凸块61设置在所述底针板1与所述镶件2的凸台21结构之间。
垫块5通过螺钉固定在底板4的端部,垫块5的设置有两种作用,其一是起固定限位套6的作用;其二为对限位套6的底端进行封闭,起到对镶件2进行限位的作用。
如图3所示,通过限位套2、垫块5、底板4的第一阶梯41及镶件2的凸台21的各种限制作用,使镶件2只能在一定的限度内上下运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9592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瓦楞纸箱加工设备的机械式新型前缘送纸机构
- 下一篇:便携式切蛋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