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发光二极管有效
申请号: | 200820095903.2 | 申请日: | 2008-07-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37155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5-13 |
发明(设计)人: | 郑群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弘凯光电(深圳)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V5/04 | 分类号: | F21V5/04;F21V17/10;H01L33/00;F21Y101/02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一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全文 |
地址: | 518125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光二极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关于发光元器件,尤其涉及一种发光二极管。
背景技术
发光元器件广泛应用于各种发光或者显示装置上,例如照明灯、台灯、指示灯、广告显示灯管以及液晶显示器的导光板中。发光元器件通常包括冷阴极灯管、日光灯、场致发光器件及发光二极管,其中,LED具有高效率、高亮度、高均匀度、高响应速度、能耗低等优点而备受关注。实际上,自LED问世以来,LED的应用面越来越广泛,其环保节能之优点被视为21世纪之主要照明光源之一。
目前,市面上的LED主要有如下类别:直插式LED(简称为DIP LED)、贴片式LED(简称为SMD LED)、灌胶贴片式LED(简称为TOP LED)及大功率式LED(POWER LED)。其中,大功率LED具有亮度高、光衰小等优点,适宜于大型化的使用。为了在照明市场占得一席之地,不同封装类型的大功率LED在市场上不断出现。
典型LED的封装结构包括一个载体,载体上中央位置开设有一个杯体,发光芯片即容置于该杯体内,然后通过硅橡胶等封装材料将芯片密封。在这种结构中,硅橡胶通常作为透镜,使得发光芯片发出的光成一定角度出射。
在这种典型LED的结构中,透镜通常通过自身的粘合作用固设于载体上。显然,透镜与载体间的这种结合力相对较弱。在外力作用下,透镜与载体间会发生错位甚至载体上从脱落。并且,由于在大功率的LED中,其产生的热量较大,透镜容易受热升温,此将影响透镜与载体间结合。因此,目前的LED在透镜的稳固性能方面存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增强透镜安装稳固性能的发光二极管。
一种发光二极管,其包括载体、开设于所述载体上的杯体、设于所述杯体上的发光芯片以及覆盖芯片的透镜,所述载体上设有一个支架,所述支架环绕所述透镜的边缘,所述透镜通过与支架一体成型或者盖设的方式覆盖杯体。
与现有技术相比,所述发光二极管在载体上设置有支架,该支架环绕透镜的边缘设置,从而可以增强透镜在载体上的稳固性。并且,透镜采用与支架一体成型或盖设的方式覆盖杯体,增强透镜在支架及载体上的结合力,进一步促进透镜的安装稳固性。另外,透镜的侧缘限定于支架的内部空间内,也可将透镜从侧缘对其进行固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发光二极管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发光二极管未设有透镜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发光二极管的底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的发光二极管中的透镜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的发光二极管中的支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施例。
请参阅图1和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发光二极管100。该发光二极管100包括载体3、开设于载体3上的杯体14、设于杯体14上的发光芯片18、设置于载体3上的支架2以及盖设于芯片18上的透镜1。该支架2和载体3限定有容置透镜1的腔体20(如图5所示),该腔体20与杯体14的内部空间相通,透镜1与支架2为一体成型的结构。本实施例的发光二极管100可适用于室内装饰照明、室内辅助照明、室外景观照明、街道照明、指示灯、广告显示灯管以及液晶显示器的导光板等各种光源中。
其中,载体3由导热性较好的材料制成,例如可采用铝或铜等金属材料。载体3的外型可以呈长方型也可以呈方型或圆盘形。在载体3上开设有杯体14的表面区域31布设有线路(图未示)、正负极焊盘15A和15B以及齐纳二极管焊盘12。齐纳二极管焊盘12用于电连接一个齐纳二极管,该齐纳二极管设置于载体3上,齐纳二极管通过杯体表面区域31上布设的线路并联于发光芯片18的两端,用于防止静电对发光芯片18的冲击,起到保护发光芯片18的作用。正负极焊盘15A和15B通过引线16与发光芯片18电连接。正负极焊盘15A和15B通过表面区域31上布设的线路与相应的过孔4A和4B电连接。载体3
的表面31上设有一绝缘区31a,以便将正负极焊盘15A和15B相互绝缘隔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弘凯光电(深圳)有限公司,未经弘凯光电(深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9590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