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车用水箱电加热垫有效
申请号: | 200820095766.2 | 申请日: | 2008-07-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87628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8-12 |
发明(设计)人: | 谢哲澜 | 申请(专利权)人: | 谢哲澜 |
主分类号: | B60K11/02 | 分类号: | B60K11/0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金阳行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杨大庆 |
地址: | 518000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箱 加热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加热垫,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车用水箱电加热垫。
背景技术
在冬季,特别是北方的冬季,天寒地冻,滴水成冰。一些汽车水箱很容易结冰,汽车水箱结冰给汽车的启动带来很大的麻烦,所以,就有了车用水箱电加热垫。现有的车用水箱电加热垫包括加热垫本体以及供其本体导电的电源线,电源线从其导热层穿出其表面,直接与电源连接,这种结构在人们使用时,使用者会不经意的揪住电源线,由于使用者的作用力直接作用于电源线上,而电源线和加热垫本体的接触面很小,所以,加热垫本体极容易被扯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表面不容易被扯坏的车用水箱电加热垫。
一种车用水箱电加热垫,其主要包括电加热垫本体和供其本体连接电源的电源线,所述电加热垫本体由泡棉层、上纤维层、碳加热层、下纤维层、背胶、油纸依次粘贴构成,碳加热层内有导体,电源线与导体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加热垫引出电源线的端部固定安装有夹扣,所述夹扣上设有供电源线穿过的电源线穿孔。
所述夹扣具有两个夹面和一个连接两夹面的夹背构成,夹扣两夹面分别位于泡棉层和背胶表面,夹扣对电加热垫本体处于夹紧状态,使电源线有效的被固定在电加热垫本体上。
所述夹扣相对于泡棉层表面的夹面上设有一个供电源线穿过的电源线穿孔。
所述夹扣相对于泡棉层的夹面上设有两个供电源线穿过的电源线穿孔,使电源线更方便穿过夹扣的夹面。
所述电加热垫本体的泡棉层和上纤维层之间设置一层具有一定强度和韧度的软质薄型物体,该软质薄型物体位于电加热垫本体的相对于夹扣的位置处,采用这种结构可以增加电加热垫本体抗撕裂强度。
所述软质薄型物体的宽度和长度都大于夹扣的宽度和长度,是为了防止作用于夹扣边缘上的力把电加热垫本体靠近夹扣附近部分被撕裂,进一步增加电加热垫木体抗撕裂强度。
所述软质薄型物体的顶边与电加热垫本体引出电源线的一边重合,其宽度与电加热垫本体的宽度一致,其长度是电加热垫本体长度的三分之一,这种结构更增加电加热垫本体抗撕裂强度。
所述电源线相对于夹扣部分的外表面上环绕有保护套,保护套可以保护电源线的包皮不会被夹扣磨损,保证使用者的安全。
所述保护套的长度大于夹扣上电源线穿孔的厚度,这样更能增强保护套对电源线的保护作用,更加保证使用者的安全。
所述保护套的内径大于电源线的外径。这种结构可以使保护套在电源线上移动,随时调节保护套相对于电源线的位置。
本实用新型采用这种结构,由于电源线穿过夹扣供电源线穿过的电源线穿孔,被夹扣固定在电加热垫本体上,这样使原来来自电源线上只作用于电源线在电加热垫本体上穿出的电源线引出孔的点受力转变成由夹扣相对于泡棉层夹面的整个表面的面受力,从而达到保护电加热垫本体不容易被撕裂,使电加热垫的使用安全而持久。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纵截面示意图。
图中:1、电加热垫本体,2、夹扣,3、电源线,4、加强布,5、电源线穿孔,6、电源线引出孔。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2所示的一种车用水箱电加热垫由电加热垫本体1、夹扣2、电源线3组成,夹扣具有两个夹面和一个连接两夹面的夹背构成,夹扣两夹面分别位于泡棉层和背胶表面,夹扣对电加热垫本体处于夹紧状态,夹扣的材料为塑料或者金属片。电加热垫本体1主要是由泡棉层、上纤维层、碳加热层、下纤维层、背胶、以及油纸构成,碳加热层内有导体,电源线3与碳加热层内的导体连接,电源线3从电加热垫本体上的电源线引出孔6穿出电加热垫本体1,再用保护套包裹穿过夹扣上的电源线穿孔5被夹扣2固定在电加热垫本体1上,上、下纤维层可以是无纺布。
使用时,当使用者取出电加热垫时,会不经意中抓住电源线3,这样原来来自电源线3上只作用于电源线3在电加热垫本体1上的穿出部分电源线引出孔6的点受力转变成由夹扣2相对于泡棉层夹面的整个表面的面受力,使作用力分散,保护电加热垫本体1不被撕裂,使电加热垫很安全的持久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谢哲澜,未经谢哲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9576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