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板卡用连接器有效
| 申请号: | 200820094862.5 | 申请日: | 2008-06-1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30005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29 |
| 发明(设计)人: | 祁建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信音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R12/18 | 分类号: | H01R12/18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千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胡 坚 |
| 地址: | 215000江苏省苏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板卡 连接器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连接器,特别是一种稳定型的板卡用连接器。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行业的日益发展,人们对电子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电子产品的模块化涉及逐渐成为大型电子产品的发展趋势。板卡式插接方式为现有技术中模块化电子产品或电子设备中常用的一种连接方式。目前,公知领域中的板卡用连接插槽存在着其固有的缺点,焊接时连接端子引脚容易移动,影响焊接质量,且板卡插入后,接触质量不好,影响使用效果。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提到的现有技术中的板卡用连接器影响焊接质量,且接触质量不好,影响使用效果的缺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的板卡用连接器结构,其在绝缘体前侧上方设有板卡容置槽,前后两侧分别开有一个以上且相互独立的端子槽,前后端子槽相互间隔排布,且每个端子槽均与板卡容置槽相互连通,前后端子槽内分别插装有连接端子。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板卡用连接器,连接器主体为绝缘体,绝缘体前端上方设有板卡容置槽,绝缘体前后两侧分别开有一个以上且相互之间独立的端子槽,绝缘体前侧开有前端子槽,绝缘体后侧开有后端子槽,前端子槽和后端子槽相互间隔排布,各个端子槽均与板卡容置槽相连通,各个前端子槽内分别插接有前连接端子,各个后端子槽内分别插接有后连接端子。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进一步还包括:
所述的绝缘体后侧与各个后端子槽对应开有第一定位槽。
所述的绝缘体前侧与各个前端子槽对应开有第二定位槽。
所述的绝缘体前侧与各个前端子槽对应设有定位体。
所述的前连接端子包括悬臂梁、接触臂、上定位臂,接触臂和上定位臂分别安装在悬臂梁上侧,且与悬臂梁垂直设置,悬臂梁下侧接触臂、上定位臂与悬臂梁形成“F”形结构。
所述的悬臂梁下侧设有下定位臂,下定位臂与悬臂梁垂直设置。
所述的接触臂上方设有接触点。
所述的后连接端子包括悬臂梁、接触臂、上定位臂,接触臂和上定位臂分别安装在悬臂梁上侧,且与悬臂梁垂直设置,悬臂梁下侧接触臂、上定位臂与悬臂梁形成“F”形结构。
所述的悬臂梁下侧设有下定位臂,下定位臂与悬臂梁垂直设置。
所述的接触臂下方设有接触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能够在焊接时提供稳定的焊接质量,且能在办卡插入后使绝缘体前后上下平均受力,为产品提供稳定的质量,接触质量好。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局部分解状态切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局部组合状态切面示意图。
图中,1-绝缘体,2-后端子槽,3-前端子槽,4-后连接端子,41-后连接端子悬臂梁,42-后连接端子接触臂,43-后连接端子上定位臂,44-后连接端子下定位臂,45-后连接端子焊接点,46-后连接端子接触点,5-前连接端子,51-前连接端子悬臂梁,52-前连接端子接触臂,53-前连接端子上定位臂,54-前连接端子下定位臂,55-前连接端子焊接点,56-前连接端子接触点,6-第一定位槽,7-定位体,8-第二定位槽,9-板卡容置槽。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其他凡其原理和基本结构与本实施例相同或近似的,均在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之内。
请参看附图1、附图2、附图3,本实用新型主体为一绝缘体1,为了描述方便,人为将绝缘体1插接板卡一侧定义为绝缘体1的前侧,与前侧对应的另一侧定义为绝缘体1的后侧。绝缘体1前侧开有一个以上的且相互之间各自独立的前端子槽3,各个端子槽3之间相互平行,绝缘体1后侧开有一个以上的且相互之间各自独立的后端子槽2,各个后端子槽2之间相互平行。前端子槽3与后端子槽2之间相互间隔排布,即是一个前端子槽3--一个后端子槽2--一个前端子槽3--一个后端子槽2--一个前端子槽3--一个后端子槽2……各个前端子槽3内分别插装有前连接端子5,各个后端子槽2内分别插装有后连接端子4。绝缘体1上方设有板卡容置槽9,板卡容置槽9开口方向朝向绝缘体1前侧,各个前端子槽3和各个后端子槽2均与板卡容置槽9相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信音电子(苏州)有限公司,未经信音电子(苏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9486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改进的回转冲压模具
- 下一篇:一种胶合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