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伞具收伞体积缩小之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94734.0 | 申请日: | 2008-05-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97434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2-25 |
发明(设计)人: | 刘福田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福田 |
主分类号: | A45B25/02 | 分类号: | A45B25/02;A45B25/06;A45B19/10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创益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李卫平 |
地址: | 523657广东省东莞市清溪镇荔***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伞具 体积 缩小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伞具技术领域,特指一种伞具收伞体积缩小之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折叠伞通常以轻、薄、短、小为其主要的设计方向,以便使用者外出时方便携带。然而一般多折伞之伞具撑开时,其整体伞面面积相当有限,因而常造成雨天使用多折伞时,使用者之身体仍被雨水所淋湿。
为解决上述多折伞伞面面积过小的缺点,本申请人于2000年1月7日创作了中国专利,专利号为“ZL 00224019.X”的伞具,本案正是基于ZL 00224019.X号专利基础上进行改良,使伞具收伞体积更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伞具收伞体积缩小之结构。
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伞具收伞体积缩小之结构,包括中棒、连接件、伞骨和主下巢,所述主上巢固定于中棒顶端,主下巢活动套于中棒;所述连接件由两骨体交叉铰接构造,连接件两骨体的内端分别枢接中棒顶端和主下巢,而连接件两骨体的外端分别枢接有副上巢和副下巢;所述伞骨枢接于副上巢和副下巢,所述副上巢和副下巢构造为左右两外侧不设伞骨枢接槽的巢体,伞骨枢接槽只设置在巢体的前后两侧,且伞骨枢接槽的槽壁在收伞时有导引伞骨朝前后侧并向中棒收靠。
所述副上巢和副下巢系为左右侧削平之巢体。
本实用新型通过有效设计副上巢和副下巢的结构,使伞骨收伞时朝伞具的前后侧并向中棒收靠,有效缩小收伞伞具的左右横向宽度,收伞体积更小,更利于收藏、携带。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局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开伞示意图;
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收伞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见附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伞具收伞体积缩小之结构,包括中棒1、连接件2、伞骨3和主下巢5,主下巢5活动套于中棒1。所述连接件2由两骨体交叉铰接构造,连接件2两骨体的内端分别枢接中棒顶端4和主下巢5,中棒顶端4可适当增加有内塞,加固结构和方便组装连接。连接件2两骨体的外端分别枢接有副上巢6和副下巢7。所述伞骨3枢接于副上巢6和副下巢7,所述副上巢6和副下巢7构造为左右两外侧不设伞骨枢接槽的巢体,伞骨枢接槽只设置在巢体的前后两侧,且伞骨枢接槽61、71的槽壁在收伞时有导引伞骨朝前后侧并向中棒收靠。而在开伞时,随伞面张开,伞骨可向外圆伸张开伞。
本实施例中,所述副上巢6和副下巢7构造为左右两侧削平的巢体,由此缩小副上巢6和副下巢7的横向体积;伞骨枢接槽61、71对应设置在巢体的前后侧。使用时,上推主下巢5,连接件2撑起副上巢6和副下巢7,伞骨3跟随张开,在伞面张紧的作用下,前后侧的伞骨3呈放射状四周分散,伞骨枢接槽61、71提供伞骨3足够的分散空间,即实现开伞使用。在中棒1的左右两侧形成相互衔接的两伞形,即为双人伞,伞面面积较大,方便使用。
收伞时,下拉主下巢5,连接件2联动副上巢6和副下巢7收折,伞骨3跟随收拢,伞面松弛,这时伞骨3呈自由收拢状态,伞骨枢接槽61、71的槽壁有导引伞骨3朝前后侧并向中棒1收靠;其原理是伞骨3的枢接端绕枢接点收容于伞骨枢接槽61或71内,这时在枢接槽61和71之槽壁抵靠的作用下,使伞骨3朝前后侧并向中棒1偏靠,即带动整支多折伞骨朝前后中侧收靠;伞具前侧左右两边的伞骨3则朝前中方位收靠,而伞具后侧左右两边的伞骨3则朝后中方位收靠,由此缩小伞具的左右横向宽度,收伞体积更小,更利于收藏、携带。
本实施例中,副上巢6和副下巢7上的伞骨枢接槽61、71的槽口方向为略向前后侧之靠中开设,伞骨枢接槽61、71之形状为上宽下窄,上宽是提供伞骨3在开伞时有足够的分散空间,而下窄是使槽壁在收伞时有导引伞骨3朝前后侧并向中棒1收靠,使伞骨3朝前后侧并向中棒1收拢,缩小伞具收伞体积,参阅图4所示,伞骨3自动紧密收拢于中棒的前后侧,并实现左右相对收靠。
依照ZL 00224019.X号专利中所述,本实用新型所叙述的结构同样可用于自动伞、两折或两折以上的伞具,因而,图中表达的实施例,并非限制本案使用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之结构做等效的变化、修饰均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福田,未经刘福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9473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伞座
- 下一篇:全智能电脑显示器支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