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滑动枢接模组有效
申请号: | 200820094244.0 | 申请日: | 2008-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19278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08 |
发明(设计)人: | 周虎;陈大军;罗瑞强;孙同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M1/02 | 分类号: | H04M1/02;H05K7/14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港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冯达猷 |
地址: | 518119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滑动 模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滑动型移动通信终端的滑动枢接模组,特别涉及一种利用弹簧的弹性形变带动滑动型移动通信终端在其打开和闭合方向上滑动的滑动枢接模组。
【背景技术】
随着滑动型移动通信终端设计技术的发展和用户数量的增长,具有各种功能和结构的滑动型移动通信终端被投放市场来满足消费者的个性需求,其构造从传统的直板型演变出翻盖型、滑盖型和旋转型等多种类型。同时,时尚超薄的滑动型移动通信终端外观也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但对于滑盖型滑动型移动通信终端而言,由于其内部的滑动结构将会大大增加整体厚度,这有悖滑动型移动通信终端的超薄发展趋势,因此,如何最大限度地减小滑动结构的厚度成为目前滑动型移动通信终端设计和生产厂商的主要研究方向。
目前,业界根据滑动型移动通信终端的滑动枢接模组中所用的弹簧类型来划分类型,主要可以分为:扭簧模组、拉簧模组、压簧模组等。扭簧加工工艺成熟、受力均匀,扭簧型模组也最为常见,但由于其特殊的形状,不可避免地增加整个弹簧组件的厚度,这也是影响扭簧应用范围的主要原因,在许多超薄滑动型移动通信终端中,不得不放弃扭簧的滑动解决方案。拉簧、压簧的弹簧组件应用也比较广泛,其弹簧的使用寿命较长,可以满足滑动枢接模组对于10万次寿命的要求。在很多设计方案中,最薄的拉、压簧模组可以做到1.2mm。在这些设计方案中,由于拉簧和压簧的中径较小,弹簧的刚度系数很小,需要用4~6根弹簧才能满足便携电子设备对滑动枢接模组力的需求。弹簧数量越多,装配也就会越困难,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组件的组装成本。
为解决扭簧厚度的问题以及拉簧、压簧零件数过多的问题,在公开号为CN2870403 Y的专利申请中采用平面涡卷弹簧,但该类平面涡卷弹簧的一个固定端需要占用较大空间,不适合中长距离的滑动结构。且此弹簧的弹力较小,不能满足大力度手感要求的便携电子设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厚度较小且结构简单的滑动枢接模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滑动枢接模组,包括:上滑板、下滑板、弹簧组件,该弹簧组件的一端与上滑板连接,另一端与下滑板连接,其中,该弹簧组件包括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在同一平面内连接,该弹簧组件提供压力,用于使上滑板相对于下滑板在预设方向上滑动。
所述的滑动枢接模组的上滑板设有第一定位端,下滑板设有第二定位端,弹簧组件的两端分别连接在第一定位端及第二定位端。
所述的滑动枢接模组的第一弹簧包括第一首端、第一末端及连接第一首端及第一末端的第一曲部;所述第二弹簧包括第二首端、第二末端及连接第二首端及第二末端的第二曲部;所述第一曲部上曲率半径最大处的第一曲率圆心与第二弹簧上曲率半径最大处的第二曲率圆心分别位于定位线的两侧,所述定位线为第一定位端与第二定位端连接线。
所述第一、第二首端和第一、第二未端上分别设有枢接部,第一、第二首端的枢接部略大于第一、第二未端的枢接部,所述第一未端的枢接部与所述第二首端的枢接部相配,所述第二未端的枢接部与所述第一首端的枢接部相配,以保证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装配在同一个平面。
本实用新型中滑动枢接模组的有益效果是:其弹簧组件由位于同一平面内的两根弹簧组成,其厚度方向上的尺寸很小,几乎只有一根弹簧钢丝的直径大小,可以满足超薄型的结构设计;同时,其组成元件少,相较于拉簧和扭簧,其结构简单,易于装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滑动枢接模组所应用的滑动型移动通信终端的展开状态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滑动枢接模组位于初始状态位置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滑动枢接模组位于初始状态位置的侧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滑动枢接模组中弹簧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滑动枢接模组中弹簧组件的组装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滑动枢接模组滑动至临界点位置的俯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滑动枢接模组滑动至临界点位置的侧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滑动枢接模组滑动至完全打开位置的俯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滑动枢接模组滑动至完全打开位置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9424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导电性接触器单元
- 下一篇:一种非均匀曝气的一体化污水深度处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