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室内显示屏的三基色模块有效
申请号: | 200820094200.8 | 申请日: | 2008-05-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99413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2-25 |
发明(设计)人: | 吴香辉;卢少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香辉;卢少鹏 |
主分类号: | G09F9/33 | 分类号: | G09F9/3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00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室内 显示屏 基色 模块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室内显示屏的LED矩阵模块,尤其涉及的是一种发光效果好的三基色LED模块。
背景技术:
目前,用于室内的点阵块三基色模快由圆形喇叭式像素点,N黄料加刷黑墨的反射盖(REF)、印刷线路板(PCB)、发光晶粒和和引脚组成,并用环氧树脂加以封装,现有技术中的点阵块不管像素点的大小均采用8*8的点阵式设计,以上述的方法制造三基色模块时容易出现以下问题,因反射盖(REF)变形、黑色不一、反射盖(REF)表面反光等造成的马赛克现象严重,另会出现模块与模块之间的直接拼接时出现间隙过大,以至影响点阵模块的整体外观;同时需要要投入数倍以上的材料中才能挑选到合格的产品,给生产带来不便;并且由于点阵模块的表面每次刷墨的浓度与厚度不一,造成批次之间的库存及尾数无法匹配,给生产造成很大的浪费,也给业界提出了新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能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实现漫反射的用于室内显示屏的三基色模块,且利用该模块实现整体模块的拼装后外观更平整,能有效解决显示屏中的马赛克现象。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施的:
用于室内显示屏的三基色模块,包括模块本体和设置在模块本体上的像素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像素点为方型直通式像素点,在模块本体上像素点的四周设有捞槽且模块本体上的各捞槽相互连通。
所述的模块本体为亚光的PC黑色塑胶料。
所述的模块本体为4*4、8*8的LED矩阵模块。
由所述的模块本体可拼装成16*16、32*32或其它形式的点阵模块。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是将现有的REF设计为方型直通式像素点,材料采用表面为亚光的PC黑色塑胶料,从而增加显示模块黑面面积,同时由原来的镜面反射改为漫反射,减少反光不良现象,采用捞槽式的REF可以巧妙的解决模块的拼隙组装问题。对于点间距大于6MM的模块变8*8设计为4*4设计,减少因REF封装变形带来的平整性不够以及变形反光的不良影响。使用时不但可以改善模块的混色效果解决产品的连续性,同时将户内显示屏由只能按单生产组装改为大批量规模性、产业化生产;单元板客户只要根据实际情况购买单元板拼装即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8*8LED矩阵模块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用于室内显示屏的三基色模块,包括模块本体10;本实施例中的模块本体10采用亚光的PC黑色塑胶料,并设置成4*4的LED矩阵模块,在模块本体10上对应发光点的位置设有方型直通式像素点20,在模块本体10上方型直通式像素点20的四周设有捞槽30,模块本体10上的各捞槽30相互贯通。由四个4*4的LED矩阵模块可拼装成一个8*8的LED矩阵模块,以此类推也可由16个4*4拼装成一个16*16、32*32的LED矩阵模块;当然也可以把模块本体10直接设置成8*8(见图2)后在拼装成其它形式的LED模块。
本实施例中模块本体10材料采用亚光的PC黑色塑胶料,表面为亚光的模块本体10能增加显示模块黑面面积,同时由原来的镜面反射改为漫反射,减少了反光不良现象,其中模块本体10采用捞槽式可以巧妙的解决模块组装时的缝隙问题;同时对于点间距大于6MM的模块由8*8设计变成4*4设计后,能减少因REF封装变形带来的平整性不够以及变形后的反光。
上述的实施例只是为了适应常用的方式来对本实用新型做的说明,并不是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故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下做的细微改变和等同变化(如将模块本体设置成3*3后再拼装成6*6)均在本专利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香辉;卢少鹏,未经吴香辉;卢少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9420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