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智能隐形安全防护网专用保护绳无效
| 申请号: | 200820093893.9 | 申请日: | 2008-05-0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06227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3-11 | 
| 发明(设计)人: | 郑秋香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秋香 | 
| 主分类号: | D07B1/04 | 分类号: | D07B1/04;D07B1/14;D07B1/1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24000浙江省衢***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隐形 安全 防护 专用 保护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护网专用保护绳,尤其涉及的是一种应用于隐形智能安全防护网中的保护绳。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安全意识的提高,纷纷在自家阳台、窗户以及一些商用建筑的阳台、窗户等位置安装了防护网。传统的这些防护网大都由不锈钢管、钢筋焊接而成,牢牢的固定在阳台或窗户上,这些传统的防护网在防盗和防小孩坠楼等安全方面给人们带来安全保障,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不难发现自己一直生活在自己制造的牢笼内,当火灾发生时房内的人员很难逃生,留下严重的安全隐患。且传统的防护网经多年的风吹雨淋后,逐渐老化、生锈后影响居住环境的美观,由于存在消防隐患和影响市容,很多大中城市已经禁止安装。
为了达到更好的防护效果,也有采用红外线的防护系统,这种防护系统对防盗的性能有明显的提高,但价格昂贵,安装维护不便。
故隐形安全防护网应运而生,如中国专利01201701.9公开的一种大楼的隐形安全防护网结构,其中的防护网钢丝绳仍存在诸多不足,影响隐形安全防护网的使用寿命。本申请人一直致力于提高隐形安全防护网的防护安全和使用寿命,在多年前研制了一种智能隐形安全防护网钢丝绳。并已申请中国专利,专利号200320116996.X,该智能隐形安全防护网钢丝绳在隐形安全防护网中的应用,使多年困扰业界的问题有了更好的解决方案,有效的提高了隐形安全防护网的防护安全和使用寿命,但在几年的使用中,本申请人认为钢丝的保护绳仍存在诸多不足,如套在钢丝绳本体上的胶管经历多年的雨水冲刷后会老化后钢丝绳本体所包含的钢丝暴露在空气中被空气氧化,导致钢丝的使用寿命缩短并且影响外观,给业界提出了新的要求;经过反复的试验与论证:本申请人认为还能对智能隐形安全防护网中的保护绳做进一步的改进,以期有效的延长整个隐形安全防护网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使用寿命长,质量轻且成本低的智能隐形安全防护网的保护绳。
一种智能隐形安全防护网专用保护绳,包括绳体,其特征在于:绳体由若干条高强度人造纤维组成,在绳体中央设有导线,在绳体外设有管状保护层。
所述的人造纤维为人造玻璃纤维。
所述的导线表面设有绝缘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由多条高强度人造纤维编织缠绕型后的绳体上套装管状保护层后,绳体更能得到全方位保护,使智能隐形安全防护网保护绳的使用寿命更长,且较普通的钢丝绳成本更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截面放大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截面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图2和所示,一种智能隐形安全防护网专用保护绳,其中保护绳本体若干条高强度人造纤维1编织缠绕而成,在保护绳本体的中心贯穿有导线3,导线3可以是包裹有绝缘保护层4的细钢丝绳,或在导线3设有油漆涂层的漆包线或其他形式的绝缘导线。在已经由高强度人造纤维1编织缠绕好的保护绳本体上设置管体保护层2。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由7条高强度人造纤维1编织缠绕成外围保护单元,再由6条高强度人造纤维1配合一根设有绝缘层4的导线3进行编织缠绕成一个中央保护单元。由上述的6个外围保护单元沿中间单元进行编织缠绕成型,在缠绕成型后的保护绳上再套装上管体保护层2,本实施中的所有的高强度人造纤维1被管体保护层2保护,很难暴露在空气中,有效的提高了保护绳的使用寿命。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由12条高强度人造纤维1沿一条在表面设有保护层4的导线3进行编织缠绕。在缠绕成型的保护绳本体上再套装上管体保护层2。高强度人造纤维1受到管体保护层2全方位的保护,使用寿命能更长。
上述实施例的描述只是为了更方便的说明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凡由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上所述的原理,做的简单修饰和等同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申请专利之范围所涵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秋香,未经郑秋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9389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