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圆柱电池负极耳折弯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820092838.8 | 申请日: | 2008-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85204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1-21 |
发明(设计)人: | 卢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比克电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4/04 | 分类号: | H01M4/04;H01M2/26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郑小粤 |
地址: | 518119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圆柱 电池 负极 折弯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圆柱电池加工装置,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圆柱电池卷芯的负极耳折弯装置。
背景技术
圆柱电池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普遍使用的一种电池,如遥控器、钟等各种电子数码产品中均需要用到圆柱电池。圆柱电池一般包括外壳、设置在外壳内的卷芯、设置在卷芯两端的绝缘片和密封在外壳两端的盖板和导电端子。其中,卷芯的两端设有正负极耳,正极耳位于卷芯的轴线位置而负极耳位于卷芯的端部并偏向卷芯的一侧。
在圆柱电池的加工过程中,通常是先将正负极片、隔膜纸卷成圆柱形,再添加电解液,形成卷芯;此时,卷芯端部的负极耳与卷芯的轴线方向保持一致。为了防止极耳和电池壳体之间短路,需要在卷芯和极耳之间设置绝缘片。生产工艺中,通常先将负极耳朝着卷芯的轴线方向折弯,再放入与负极耳对应的下绝缘片,再将带有下绝缘片的卷芯入壳;然后再入上绝缘片,将正极耳折弯,在外壳两端密封设置盖板和导电端子,形成圆柱电池。
在上述圆柱电池的加工工艺中,由于需要在负极耳处放置下绝缘片,则负极耳折弯时不能先折弯90度,而通常是折弯一定的锐角角度,待下绝缘片放入已经折弯的负极耳后,在外壳两端密封设置盖板和导电端子时再将负极耳完全折弯,使其完全贴附在下绝缘片的外表面并与导电端子电连接。在现有技术的折弯负极耳工序中,通常使用人手或夹具将卷芯固定,再由操作人员利用工具将负极耳折弯。但是,人手操作过程中,负极耳折弯的方向不能得到一致性的保证,即同一批次产品中卷芯负极耳折弯的方向极有可能存在不一致的情况,使得部分卷芯中的负极耳并不是对着卷芯的轴线方向折弯,使得负极耳不能完全贴附在下绝缘片的外表面,造成下绝缘片和盖板之间存在很大的间隙,很容易造成圆柱电池内部密封不可靠,产生废品;同时,人手操作过程中,负极耳折弯的角度有可能过小,使得下绝缘片会从折弯的负极耳中滑出。由此,使得在入下绝缘片时,需要再次调整负极耳的折弯角度,以便将下绝缘片能够可靠地放入负极耳和卷芯之间。这样降低了生产效率,不利于自动化地批量生产圆柱电池。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圆柱电池加工过程中负极耳折弯工序存在手工操作生产效率低的问题,提供一种能够提高生产效率的圆柱电池负极耳折弯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圆柱电池负极耳折弯装置,包括设置在机台上夹模以及沿机台上的滑轨可往复滑动的冲模;所述夹模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上下模之间设有与待加工卷芯尺寸相匹配的贯通圆槽,所述冲模上位于所述贯通圆槽的下方设有用于挤压待加工卷芯负极耳的折弯台阶,所述滑轨与所述贯通圆槽的轴线垂直,所述折弯台阶与贯通圆槽靠冲模端端面之间的距离小于待加工卷芯的负极耳的长度。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圆柱电池负极耳折弯装置中,所述上、下模之间的合模面与所述贯通圆槽的轴线平行。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圆柱电池负极耳折弯装置中,所述上、下模之间的合模面与所述贯通圆槽的轴线重合。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圆柱电池负极耳折弯装置中,所述上下模之间位于贯通圆槽靠近冲模的一端还设有用于定位待加工卷芯端面的定位挡板。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圆柱电池负极耳折弯装置中,所述冲模的折弯台阶在随冲模往复滑动时的最高点满足条件H=L*ctagA,其中:
H为折弯台阶在随冲模往复滑动时的最高点到贯通圆槽最低点之间的距离;
L为折弯台阶到贯通圆槽靠近冲模端端面之间的距离;
A为负极耳的预设折弯角度。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圆柱电池负极耳折弯装置中,所述负极耳的预设折弯角度小于3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比克电池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比克电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9283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改进的电动双层送风口
- 下一篇:一种熔断器-接触器组合电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