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逆流式热交换器有效
申请号: | 200820092677.2 | 申请日: | 2008-03-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96466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2-18 |
发明(设计)人: | 葛俊;王庆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中兴新地通信器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7/06 | 分类号: | F24F7/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00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逆流 热交换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热交换器,尤其是涉及一种体积小、换热表面积大以及组合灵活的新型逆流式热交换器。
背景技术
传统的热交换器一般采用单个或多个交叉流机芯配合离心或轴流风机来使用,交叉流机芯有着体积大、换热表面积小、组合不灵活等不足之处。另外,在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2764115Y,名称为‘热交换器’文件中的结构如下:热交换器包括壳体和机芯,在内循环风道的出风口装设有轴流风机导风装置,利用导风装置来实现内循环气流转弯的需求。不过这种热交换器结构需要增加额外的导风装置,结构相对复杂。
基于现有热交换器交叉流机芯的不足之处,本发明人设计了本实用新型“新型逆流式热交换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在有限的体积约束下实现了最大的热交换器的换热性能的新型逆流式热交换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新型逆流式热交换器,包括热交换器壳体、机芯、控制器、内循环风道和外循环风道,内循环风道设有内循环风机,外循环风道设有外循环风机,所述的外循环风道为U型风道或L型风道,内循环风机和外循环风机为轴流风机,内循环风机和外循环风机分别与机芯的出风面成间距设置。
所述的外循环风道为U型风道,内循环风道为U型风道或L型风道。
所述的外循环风道为L型风道,内循环风道为L型风道。
在机芯长度和宽度方向的尺寸允许的情况下,所述的内循环风道可以并排布置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内循环风机来实现更高的换热效率,外循环风道可以并排布置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外循环风机来实现更高的换热效率,内循环风机和外循环风机分别与机芯的出风面成间距设置。
所述的内循环风道并排布置有五个内循环风机,外循环风道并排布置有五个外循环风机,内循环风机和外循环风机分别与机芯的出风面成间距设置。内循环风机使用5个轴流风机并排布置并且将风机的在距离机芯出风面一定间距L处放置(可以是竖直、水平、倾斜放置)。外循环风道采用U型风道,外循环风机使用5个轴流风机并排布置并且将风机的在距离机芯出风面一定间距处放置(可以是竖直、水平、倾斜放置)。将内循环风机并排布置并在距离机芯一定间距L处倾斜放置来实现内循环气流转弯的需求,而无需采用导风装置来实现内循环气流转弯的需求。
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逆流式热交换器的有益效果是:其可在有限的体积约束下实现了最大的热交换器的换热性能,新型逆流式机芯的引入热交换器系统中可以大大提高热交换性能,本发明使用了典型的U-L、L-L、U-U型逆流风道,并且内外循环风机的放置方式可以根据实际使用方式来灵活配置,另外将内循环风机并排布置并在距离机芯一定间距L处倾斜放置来实现内循环气流转弯的需求,而无需采用导风装置即可实现内循环气流转弯的需求。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正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左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后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结构左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结构左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的结构左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热交换器壳体 20、机芯 30、控制器
40、内循环风道 41、内循环风机 42、内循环进风口
42、内循环出风口 50、外循环风道 51、外循环风机
52、外循环进风口 53、外循环出风口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6,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施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中兴新地通信器材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中兴新地通信器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9267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核酸处理的便携式制备、分析和检测设备
- 下一篇:一种自动喂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