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吹风的导风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0820092607.7 | 申请日: | 2008-03-0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64425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17 |
| 发明(设计)人: | 文俊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文俊波 |
| 主分类号: | A47K10/48 | 分类号: | A47K10/48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维邦知识产权事务所 | 代理人: | 黄莉 |
| 地址: | 518000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吹风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吹风,特别是指一种将电吹风吹出的风导引到较远的地方,使人避开电吹风产生的电磁辐射的导风装置。
背景技术
电吹风是人们的生活必需品,日常生活中的使用频率非常高,因此要求电吹风必须做到对人体安全可靠,最好是对人体没有任何伤害。由于电吹风是电气产品,必然产生电磁辐射,影响人体健康。因此,非常有必要采取措施尽量减少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影响。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电吹风电磁辐射影响人体健康的问题,提供一种有效减少电磁辐射保护人体健康的电吹风导风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吹风的导风装置,其包括转接件、导风管、操作件。其中,该转接件包括后端与电吹风的吹风口相衔接的转接管;该导风管后端连接在转接管的前端并与转接管内部相连通;该操作件包括出风管,该出风管的后端连接在导风管的前端并与导风管内部相连通,前端设有出风口。
优选地:该转接件还包括一支撑架,所述转接管安装于所述支撑架上。
优选地:该转接件还包括将转接管固定于电吹风上的固定件。
所述固定件为安装于转接管后端并用于对应套在电吹风后端的弹性圈。
优选地:该导风管是柔性软管。
优选地:该操作件还包括一自出风管侧面伸出的握把。
优选地:所述操作件出风管前端的出风口处还套设有一导风嘴。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相互连通的转接管、导风管、出风管,将电吹风吹出的风引导至离电吹风较远的地方吹出,从而实现了人远离电吹风,避开了电吹风产生的电磁辐射,更加健康环保;而通过握把、柔性的导风管,使用者可很方便地晃动改变吹风方向,使用方便快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吹风的导风装置的使用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吹风的导风装置,用于连接在一电吹风9的吹风口92处,将该电吹风9吹出的风导引到离电吹风9较远的地方以供使用,这样可使人可以远离电吹风9,以避开电吹风9产生的电磁辐射。
该电吹风的导风装置包括转接件1、导风管2、操作件3及导风嘴4。
其中,该转接件1包括转接管12、支撑架14及弹性圈16。
该转接管12的后端与该电吹风9的吹风口92相衔接,一般采用套接的方式,从而使该电吹风9吹出的风被引导进入转接管12中。
该支撑架14主要用于放置转接管12,以避免使用时,电吹风启动时产生的振动影响各部件,造成不必要的晃动。
该弹性圈16安装在该转接管12后端,在转接管12连接于电吹风上时,将弹性圈16再套设在该电吹风9的尾部94与握把96的结合部,从而将转接件1能牢固地套设在电吹风9上,不会脱落。
该导风管2的后端连接在该转接管12的前端。该导风管2和转接管12内部相连通,因此吹出的风自转接管12中再进入导风管2。该导风管2优选采用柔性软管,可以较容易地弯曲扭转,以便于使用操作。
该操作件3包括出风管32及握把34。该出风管32的后端连接在该导风管2的前端,且与导风管2内部相连通,使得吹出的风可再由导风管2进入出风管32中,出风管32的前端设有出风口(图未标示)。而该握把34固定安装在该出风管32的侧面以供使用者握持。使用时,使用者握住该握把34,由于导风管2是柔性软管,因此可以类似于传统地使用电吹风那样,方便地晃动出风管32,以避免长时间对同一部位吹风。
该导风嘴4连接在该出风管32的前端的出风口上,吹出的风可由导风嘴4的导向吹出。根据使用者的具体需求,选择性地装上或拆下导风嘴4。
本实用新型通过相互连通的转接管12、导风管2、出风管32、导风嘴4,将电吹风9吹出的风引导吹出,从而实现了人远离电吹风,以避开电吹风9产生的电磁辐射;而通过握把34、柔性的导风管2,使用者可以很方便地晃动改变吹风方向,使用方便快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文俊波,未经文俊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9260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