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舒适型横握乒乓球拍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92484.7 | 申请日: | 2008-03-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57655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03 |
发明(设计)人: | 丁耀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丁耀光 |
主分类号: | A63B59/04 | 分类号: | A63B59/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00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舒适 型横握 乒乓球拍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体育器材,特别涉及横握式乒乓球拍的结构改进方案。
背景技术
现有乒乓球拍都是由一块球扳和一个握把构成球拍主体,然后两面贴胶皮,握把一般也为直筒柱状或者仿剑刀类握把式,握把与球板的结合也是棱角分明,使用时比较硌手,未能将这种极好的乒乓球运动的特性充分地科学地表现出来,特别是作为乒乓球运动的核心工具部分——球拍,如在手心出汗的时候,直筒柱状或者仿剑刀类握把式的握把更容易造成脱手,不但影响对乒乓球运动娱乐性的兴趣,而且不利于竞技性技术的使用及发,还可能威胁对方及周围观众的人身安全;又如:在发球或回球时,由于不能控制好球拍而不能将各种力很好地发出,影响了技术的发挥和其娱乐性,舒适性更是影响其特性的发挥。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舒适型横握乒乓球拍,将握把改为:依手掌和手指的生理构造、握拍的姿势、方便手腕灵活活动的需要及对发力的要求,以舒适性和对乒乓球运动的特性需求而设计,有利于使用者更好地控制球拍,解决现有技术中球拍不足,使球拍更为科学和合理。采用在握把与球扳结合坡面上设置适合手形的凹面,并将各连接棱角处采用圆滑过渡,使用者使用时更加舒适、合手及易于掌握和控制,进一步解决现有技术使用中比较硌手等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就是为了使这一体育运动作为全身性的运动动作的适用工具而设计,不让这一工具作为重要部分而影响这一项运动的整体。
一种舒适型横握乒乓球拍,包括球拍板,与球拍板一端连接固定的握把,该握把与球拍板连接端两面由坡面过渡至球拍板两面的板面,球拍板上粘贴的胶皮;所述握把柱体的中间部分设有第一凹入部。所述第一凹入部为平缓的凹坑,所述第一凹入部沿握把柱体环绕设置,构成封闭的凹环。本实用新型将握把改为中间细、两端略粗的形状,有利于使用者更好地握住球拍利于握牢,利于手指的微动和转动,利于手腕的灵转,利于各种力的发挥,利于防止球拍脱手或飞出威胁周围观众的安全等。从而提高乒乓球技术的发挥和乒乓球运动的娱乐性、竞技性。
所述第一坡面的一侧设有第二凹入部,所述第二坡面与第二凹入部同侧设有第三凹入部,所述第一坡面的另外一侧也设有第四凹入部;所述第二坡面与第四凹入部同侧设有第五凹入部。设置这些凹入部是为了使使用者在握球拍时更加舒适,使用者握球拍时,第二凹入部和第四凹入部正好位于使用者虎口位置,这样就不会产生硌手的感觉,即使使用再长时间的话,也不会磨破使用者的手。
所述第一凹入部与握把的自由端面为圆滑过渡,所述第二凹入部与第四凹入部以及第三凹入部与第五凹入部之间连接处为圆滑过渡,所述第二凹入部、第三凹入部、第四凹入部及第五凹入部与第一凹入部之间连接处为圆滑过渡,所述球拍板与握把连接处的板侧边为圆弧形边,该板侧边与相交各凹入部的连接处为圆滑过渡。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后,使这种新型的球拍不但使用舒适,不会产生硌手的感觉,而且还可以使使用者能更好地控制球拍,利于握牢,利于手指的微动和转动,利于手腕的灵转,利于各种力的发挥,利于防止球拍脱手或飞出威胁周围观众的安全等,从而提高乒乓球技术的发挥,也因此增强了乒乓球运动的娱乐性和竞技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舒适型横握乒乓球拍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舒适型横握乒乓球拍背面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上述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
由图1中可知,这种舒适型横握乒乓球拍,包括球拍板10,与球拍板一端连接固定的握把20,该握把20与球拍板10连接端两面由坡面40和50过渡至球拍板10两面的板面,球拍板10上粘贴的胶皮30;其特征在于:所述握把20柱体的中间部分设有第一凹入部60。本实用新型将握把20改为中间细、两端略粗的形状,有利于使用者更好地握住球拍,不但不会影响使用,而且也不易造成脱手,威胁周围观众的安全,更是利于提高技术的发挥。
由图1中可知,所述第一凹入部60可以设计为平缓的凹坑,所述第一凹入部60沿握把20柱体环绕设置,构成封闭的凹环,不但手感舒适,而且还可以提高使用效果。
由图1和图2中可知,所述第一坡面40的一侧设有第二凹入部41(如图1所示);所述第二坡面50与第二凹入部41同侧设有第三凹入部51(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坡面40的另外一侧也设有第四凹入部42(如图1所示);所述第二坡面50与第四凹入部42同侧设有第五凹入部52(如图2所示)。设置这些凹入部是为了使使用者在握球拍时更加舒适,使用者握球拍时,第二凹入部和第四凹入部正好位于使用者虎口位置,这样就不会产生硌手的感觉,即使使用再长时间的话,也不会磨破使用者的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丁耀光,未经丁耀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9248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增强酶的产生
- 下一篇:用于大功率脉冲光纤激光器的声光调制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