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时钟无效
| 申请号: | 200820092425.X | 申请日: | 2008-02-2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81409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1-14 |
| 发明(设计)人: | 叶智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叶智荣 |
| 主分类号: | G04G9/00 | 分类号: | G04G9/00;G04G17/00;G04G17/08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518029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时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时钟,具体涉及一种钟盘可任意弯曲之时钟。
【背景技术】
时钟作为一种计时工具业已使用一百多年,时钟的结构一般俱是由钟盘和设于其内的机芯构成,或挂于墙体上,或置放于桌面上。多年来,人们对时钟进行了许许多多的创新和研究,其不外乎是机芯的类型及结构、钟盘的形状及结构方面的改进,而目前的机芯基本是采用电子机芯或者机械机芯两类,钟盘形状和结构及钟表面图案则多种多样,且俱是为美观、漂亮或新潮之目的而做的设计,然而,钟盘一直沿袭传统模式的平面或整体微弧面结构,这种结构的钟盘在目前不断发展进步的时代中显得较为呆板,缺乏美感,不符合时代潮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目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钟盘可任意弯曲之时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时钟,包括一钟盘,其特征在于:所述钟盘由至少两条平行排列的凸条相互连接而成,所述排列的凸条上设有时间显示屏。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一与钟盘相连之底座,所述底座内设有相互电连接之机芯、电路板及电池。
优选地,所述时间显示屏采用柔软的弹性材料制成。
优选地,所述凸条采用柔软的弹性材料制成。
进一步地,所述各凸条两端穿越有一可弯折的弹性支承杆。
进一步地,所述各凸条组成的平面背后,还设有一支杆,所述支杆一端固定于钟盘顶端,另一端置于底座内,可与设于底座内之电机或电磁阀相连,由其带动该支杆做上下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各凸条中间位置均开设有凹槽,时间显示屏嵌置于各凹槽组合后所形成的平面内。
本实用新型钟盘由多个凸条均匀排列构成,可由使用者随意弯曲,非常方便。在钟盘背面所设的支杆通过与底座内的电机或电磁阀相接,既可使整个钟盘向外弯曲,同时还可通过控制电路实现报时的功能。由于上述凸条形状和尺寸完全相同,生产中只需加工一个零件即可,故可大大节约加工成本和生产场地,减少模具的加工尺寸和开模成本,且各凸条组合后所构成的钟盘外表面呈均匀的凹凸起伏状,非常美观、漂亮,生动,具有时尚动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面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背面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零件分散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横向断面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侧向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倒置摆放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弯曲摆放时的正面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弯曲摆放时的背面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采用支杆之示意图一;
图10为本实用新型采用支杆之示意图一;
图11为本实用新型采用支杆之示意图三。
图中:
1-钟盘;
11-凸条; 12-显示屏; 13-支承杆;
14-支承板; 15-连接点; 16-支杆;
2-底座; 21-底板; 22-机芯;
23-电池; 24-电路板; 25-盖板;
3-定位板。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时钟,包括钟盘1。如图1~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钟盘1是由至少两条平行排列的凸条11相互连接而成,上述排列的凸条11上设有时间显示屏12,所述时间显示屏12采用可弯曲的柔软的弹性材料制成。这种由多个凸条11均匀排列构成的表盘1,使用时可根据需要任意弯曲成如图7、图8所示模式或其他任意弯曲的的形式,使各凸条11组合后所构成的钟盘外表面呈均匀的凹凸起伏状,非常美观,具有时尚动感,从而实现了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为便于本实用新型良好的置放,本实用新型还设有一底座2,该底座2与钟盘1设置于钟盘1下面,可作为钟盘1之支承构件。如图3、图5所示,所述底座2开设有一空腔,通过底板21扣合封闭,其腔体内设有可与时间显示屏12相连的机芯22和电路板24,通过在显示屏12上的数字显示方式为使用者提供精确的时间,其机芯22电源由电池23提供。在所述底座2底面,设有一开口,通过盖板25活动封闭,可方便电池23的更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叶智荣,未经叶智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9242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