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驻极体麦克风有效
申请号: | 200820092311.5 | 申请日: | 2008-02-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56824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1-26 |
发明(设计)人: | 方涛;周成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瑞声声学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R19/01 | 分类号: | H04R19/01;H04R19/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57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驻极体 麦克风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麦克风,尤其涉及一种驻极体麦克风。
背景技术
随着无线通讯的发展,全球移动电话用户越来越多,用户对移动电话的要求已不仅满足于通话,而且要能够提供高质量的通话效果,尤其是目前移动多媒体技术的发展,移动电话的通话质量更显重要,移动电话的麦克风作为移动电话的语音拾取装置,其设计好坏直接影响通话质量。
目前常用的麦克风主要有电容式麦克风及MEMS(微电机系统)麦克风,而电容式麦克风因成本低廉应用较为广泛,最主流的电容式麦克风为驻极体麦克风。
如图1所示,为相关现有的一种矩形数字式驻极体麦克风。该矩形数字式驻极体麦克风10主要包括矩形盖体11、收容于盖体11内的膜片组12、垫片13、与膜片组12相对且被垫片13分隔的驻极体14、用以收容驻极体14的背极座15、电性连接驻极体14的连接环16以及电路板17。盖体11上设置有通音孔110以接受外部声源,膜片组12通过盖体11与电路板电性连接,驻极体14借由背极座15与膜片组12及盖体11之间绝缘,而通过连接环16电连接于电路板17。因此,借由上述电连接关系,驻极体14与膜片组12之间可实现电容效应。当外部声源进入盖体11后,膜片组12受振动而导致其与驻极体14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进而导致两者之间的电容量发生变化,引起电流变化,从而将声波转换为电信号。
然而,这类数字式驻极体麦克风中的背极座15及收容于背极座的连接环16的形状为非圆形,常见的形状为由两直线段以及平滑连接两直线段的弧线构成,即为体育场所常见的跑道形状。为此,两者在制作产品的生产过程中装配比较困难,无法实现自动化装配。而且采取一体注塑成形的方法,两者也容易出现分离的问题。
因此,有必要研究一种使其连接环与背极座装配容易的新型驻极体麦克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的不足,提供一种性能良好的驻极体麦克风。
根据上述需解决的技术问题,设计了一种驻极体麦克风,其包括背极板、与背极板电性连接的连接环、收容背极板和连接环的背极座,所述连接环的一端设有向外延伸的凸缘,所述凸缘嵌设在背极座的内壁。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环和所述背极座注塑成一体。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改进,所述背极板与所述连接环的凸缘电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连接环限位于背极座内,不易出现分离的问题,两者注塑成一体,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难以装配的问题,具有产品使用寿命长,性能更好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相关现有的矩形数字式驻极体麦克风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驻极体麦克风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驻极体麦克风的立体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驻极体麦克风的全剖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2、图3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驻极体麦克风20包括盖体21、收容于盖体21内的膜片组22、垫片23、与膜片组22相对且被垫片23分隔的背极板24、用以收容背极板24和连接环26的背极座25、与连接环26相连的电路板27。
盖体21上设置有通音孔210,以接受外部声源,盖体21内壁涂覆有导电涂层,膜片组22通过盖体内壁与电路板27电性连接。本实用新型盖体21的封装形状为矩形。
连接环26的一端设有向外延伸的凸缘261,凸缘261包括端面262和环绕端面的侧端263,连接环26的形状由两直线段以及平滑连接两直线段的弧线构成,即为体育场所常见的跑道形状;同时,也可为四直线段以及平滑连接四直线段的弧线构成,即为四角带圆弧的类矩形状。
背极座25内设有收容连接环26和背极板24的容孔250,容孔250的形状与连接环26的形状相匹配。凸缘261的侧端263嵌设背极座25的内壁,其端面262与背极板24相连,以实现通过连接环26使背极板24电连接于电路板27上。本实用新型的连接环26与背极座25注塑成一体,而且连接环26凸缘261的侧端263限位于背极座25的内壁内,故两者不易出现分离的问题,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难以装配和易出现分离的问题。
背极板24是一种能长久保持电极化状态的电介质,这种电介质是一种高分子聚合物,背极板24上分布有自由电荷,通过收容其的背极座25与振膜组22及盖体21绝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瑞声声学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未经瑞声声学科技(深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9231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