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频信号传输装置及机顶盒无效
| 申请号: | 200820092108.8 | 申请日: | 2008-02-0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63800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10 |
| 发明(设计)人: | 覃平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同洲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N5/50 | 分类号: | H04N5/50;H04N5/44;H04N5/00;H03H7/01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君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永文 |
| 地址: | 518057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频 信号 传输 装置 机顶盒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频信号传输装置及机顶盒。
背景技术
高频头,正式的名称叫做高频调谐器(tuner),属于电视等电子设备的关键器件。高频头的作用就是将微弱的高频信号进行放大,并且对传输不稳定引起的信号进行自动增益控制及抗干扰处理,最后对特定的高频信号进行选频及作相应的处理。视频处理芯片决定影像的分辨率,而高频头则决定影像的稳定性。例如,机顶盒中采用高频头时,通常在高频头和宽带微处理器之间增加一声表面滤波器,用于对高频头处理的信号进行杂波过滤,其只让特定的频率信号通过,由于其只能作为带通滤波用,所以滤波效果有限。而且,目前通常采用类似EPCOS的声表面滤波器X6855N、X6855M、X6855M等,但这样的集成滤波器要么体积超大、要么价格偏高,最高的为7元/1个,最低的也要6.5元/1个。如果采用目前市面上的声表面滤波器就会存在以下问题:价格高、体积大,不利于PCB布板,从而导致机顶盒成本增加。所以,为了能使机顶盒在市场上取得更佳地竞争力,就必须尽量的降低其成本,缩减其产品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频信号传输装置及机顶盒,其通过两个分离的滤波电路实现了对高频头输出信号的传输及处理,从而弥补了声表面滤波器只用作为带通滤波的不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高频信号传输装置,其包括连接到宽带微处理器的高频调谐器;其还包括:无源带通滤波器和无源低通滤波器;所述无源带通滤波器串联在高频调谐器的中频放大输入端和中频输出端之间,所述无源低通滤波器串联在高频调谐器的中频放大输出端和微处理器的数据输入端之间。
其中,所述无源带通滤波器包括表面贴装电感元件和表面贴装电容元件。所述无源带通滤波器采用由多阶LC高通滤波电路和低通滤波电路组合而成。其中,所述无源带通滤波器的电路结构包括: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第二电感L2、第四电容C4、第五电容C5、第六电容C6、第三电感L3、第七电容C7、第九电容C9、第十电容C10、第四电感L4、第十一电容C11、第十二电容C12和第十三电容C13;所述第二电容C2和第三电容C3的一端作为滤波器的输入端INP1、INN1,所述第二电容C2的另一端依次通过所述第五电容C5、第九电容C9连接所述第十二电容C12的一端,所述第三电容C3的另一端依次通过所述第六电容C6、第十电容C10连接第十三电容C13的一端,第十二电容C12和第十三电容C13的另一端作为滤波器的输出端OUTP1、OUTN1,所述第二电容C2和第三电容C3的另一端之间串联有由所述第二电感L2和第四电容C4相并联构成的电路单元,所述第五电容C5和第九电容C9相连的节点与所述第六电容C6和第十电容C10相连的节点之间串联有由所述第三电感L3和第七电容C7相并联构成的电路单元,所述第十二电容C12的一端和第十三电容C13的一端之间串联有由所述第四电感L4和第十一电容C11相并联构成的电路单元。
其中,所述无源低通滤波器包括表面贴装电感元件和表面贴装电容元件。其中,所述无源低通滤波器采用高阶LC低通滤波电路结构。其中,所述无源带通滤波器的电路结构包括:第五电感L5、第七电感L7、第六电感L6、第八电感L8、第十六电容C16、第十四电容C14、第十五电容C15、第十七电容C17、第十八电容C18、第十九电容C19和第二十一电容C21;所述第五电感L5和所述第六电感L6的一端作为低通滤波器的输入端INP1、INN2,且低通滤波器的输入端INP1和INN2之间串联有所述第十六电容C16;所述第五电感L5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七电感L7的一端,所述第六电感L6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八电感L8的一端,所述第七电感L7和所述第八电感L8的另一端作为低通滤波器的输出端OUTP2、OUTN2,低通滤波器的输出端OUTP2和OUTN2之间串联有所述第二十一电容C21;所述第五电感的另一端和所述第六电感的另一端之间串联有所述第十七电容;所述第五电感L5的两端并联有第十四电容C14,所述第七电感L7的两端并联有所述第十八电容C18,所述第六电感L6的两端并联有所述第十五电容C15,所述第八电感L8的两端并联有所述第十九电容C19。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同洲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同洲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9210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聚烯烃组合物
- 下一篇:一种活动隔板式工业线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