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气囊的气管插管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91705.9 | 申请日: | 2008-01-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64641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17 |
发明(设计)人: | 佘文智 | 申请(专利权)人: | 佘文智 |
主分类号: | A61M16/04 | 分类号: | A61M16/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1102湖南省湘***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气囊 气管 插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具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是一种带气囊的气管插管。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气管插管均为单套囊结构,即在插管的前端设有一个充气套囊。使用时,当气管插管插入患都的气管后,对充气套囊充气,使其封闭插管与气管壁之间的间隙,目的是防止插管输氧过程中胃液的反流误吸和漏气。由于气囊的大小及充气量的大小因人而异,目前普通的气囊没有人性化设计,无法显示对气囊充气量的监测或调节;同时临床上常见插管插入气管后由于有异物感,病人对插管不能耐受产生刺激性呛咳反射,通常不得不采取静脉给药,环甲膜穿刺给药或喷雾器插管前给药。目前采用的这些方法常会导致全身反应剧烈,效果不理想,耽误抢救时间,对病人有可能造成损伤,甚至不得不终止气管插管输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方便使用,密封性能好,带有指示气囊对气囊的监测或调节功能且对不会使患者产生明显异物感的带气囊气管插管。
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带气囊的气管插管,包括气管插管(1)及位于气管插管前端的气囊(2),该气管插管还连接有指示气囊(5),气囊(2)与指示气囊(5)之间通过通气管(3)相连接,该通气管(3)埋设在气管插管(1)的管壁内。
所述的指示气囊(5)端部设有可单向开启的单向阀(6),该单向阀是用来工作前后对气囊的充放气体的,工作前通过单向阀向气囊充入气体,充气量的多少可以通过指示气囊来观察,使指示气囊对气囊有监测及调节的功能;工作完成后通过工作阀释放气体,使气管插管方便取出来。
所述的气管插管(1)在远离带气囊的端部上连接有接头(4),气管插管通过接头与呼吸机或麻醉机相连接。
气管插管(1)表面上设有具有X光线不能穿透的直线(7),气管插管(1)表面上设有刻度标识及设有具有X光线不能穿透的直线(7),该刻度标识可有效衡量标示出气管插管插入患者体内的深度,该X光线不能穿透的直线可有效被X光探测,方便手术实施使用。
所述的气囊(2)是高容量、低压力的球囊,适合于喉腔、口腔、鼻腔的手术适用,或者应用于昏迷患者的手术使用,产品采用医用级PVC原料制造,气管插管尖端呈光滑状,特殊的球囊设计和良好的粘接工艺可以使气管插管插入更加顺利,减少患者产生异物感。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采用气管插管的端部设有气囊及与气囊相连接的指示气囊,保证工作时气囊有效封闭插管与气管壁之间的间隙,防止插管输氧过程中胃液的反流误吸和漏气,气囊的充气量可以通过指示气囊观察而得,方便实用,而且与气囊相连接的通气管埋设于气管插管的管壁内,设计更加合理,减少气管插管插入时对人体的刺激,其结构简单,方便使用,密封性能好,不会使患者产生明显异物感。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来对本实用新型来作进一步描述:
如附图1所示,一种带气囊的气管插管,包括气管插管1及位于气管插管前端的气囊2,该气管插管还连接有指示气囊5,气囊2与指示气囊5之间通过通气管3相连接,该通气管3埋设在气管插管1的管壁内。
所述的指示气囊5端部设有可单向开启的单向阀6,该单向阀是用来工作前后对气囊的充放气体的,工作前通过单向阀向气囊充入气体,充气量的多少可以通过指示气囊来观察;工作完成后通过工作阀释放气体,使气管插管方便取出来。
所述的气管插管1在远离带气囊的端部上连接有接头4,气管插管通过接头与呼吸机或麻醉机相连接。
气管插管1表面上设有具有X光线不能穿透的直线7,气管插管1表面上设有刻度标识及设有具有X光线不能穿透的直线7,该刻度标识可有效衡量标示出气管插管插入患者体内的深度,该X光线不能穿透的直线可有效被X光探测,方便手术实施使用。
所述的气囊2是高容量、低压力的球囊,适合于喉腔、口腔、鼻腔的手术适用,或者应用于昏迷患者的手术使用,产品采用医用级PVC原料制造,气管插管尖端呈光滑状,特殊的球囊设计和良好的粘接工艺可以使气管插管插入更加顺利,减少患者产生异物感。
本实用新型采用气管插管的端部设有气囊及与气囊相连接的指示气囊,保证工作时气囊有效封闭插管与气管壁之间的间隙,防止插管输氧过程中胃液的反流误吸和漏气,气囊的充气量可以通过指示气囊观察而得,方便实用,而且与气囊相连接的通气管埋设于气管插管的管壁内,设计更加合理,减少气管插管插入时对人体的刺激,其结构简单,方便使用,密封性能好,不会使患者产生明显异物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佘文智,未经佘文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9170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