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厨余泥土类垃圾挤压脱水机无效
| 申请号: | 200820091539.2 | 申请日: | 2008-01-0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55912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1-26 |
| 发明(设计)人: | 王安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埃玛特实业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6B5/14 | 分类号: | F26B5/14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智科友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曲家彬 |
| 地址: | 518101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泥土 垃圾 挤压 脱水机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生活垃圾处理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中国高湿混合垃 圾资源化利用过程中对含水60%左右的厨余泥土类垃圾分选物进行挤压脱水的 专用挤压脱水机。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每年正以10%的速度递增,而实施简易处理的城市垃 圾仅占总量的2.3%,由于我国人均可使用土地还不到美国的3.85%,目前我国历 年垃圾堆存量已高达60亿吨,占用耕地5亿平方米,直接经济损失达80亿元 人民币。全国城市现已发展到660个,其中已有200个城市陷入垃圾包围之中。 以城镇人口2.6亿,每人每年产生440公斤垃圾计算,产生垃圾量为1.14亿 吨,可以使100万人口的城市覆盖1米。且每年还在以8~10%的速度在递增。 中国已成为世界上垃圾包袱最重的国家,城市垃圾的无害化、减容化和资源化 处理已迫在眉睫。
诸多国际通用的垃圾处理方法在国内的众多工程实践中未取得良好的效果 的原因为:受消费习惯和环保意识的影响,国外大多数国家的垃圾投放及收集 方法均为分类接收,在进入处理设施以前的垃圾,已被良好分类,同时受生活 习惯的影响垃圾中的厨余及泔脚类物质的量较少水分及易腐烂物质较低,袋装 规范,已为综合回收利用创造了良好条件。
而中国垃圾的收集方法均为混合接收,垃圾中的厨余及泔脚类物质的量较 高,水分及易腐烂物质较高,袋装不规范,原始垃圾几乎为“袋中袋”形式投 放,且袋内物质成分复杂无法分类,所以在环保工程领域内我们通称其为“高 湿混合垃圾”,它具备以下特性:
①混合接收成分复杂,袋装物含量高,一般方法无法正常有效分类;
②水分大:平均水分50%,极限水分高达70%;热值低:厨余、渣土类含量 较高,平均约占50%,分离与脱水难度较大,处理能耗较高;
③易腐败物质含量较高,处理不当容易造成严重的二次污染,同时垃圾的 回收利用产品的安全性及商品性较差,其典型成分见下表:
中国垃圾的典型成分统计列表(表一,单位:重量%)
以上成份列表以2005年,上海、南京、南宁、重庆四地典型成份含量取综 合值之结果。
对垃圾进行有效分选后的典型成分列表:
通过机械及人工辅助的方法可以将原始垃圾分为三部分:一、为高热值低 水分的物质主要成分为纸类、塑料、布类等;二、为砖石、陶瓷、玻璃、金属 等硬性物质;三、为厨余(主要为植物、动物)及炉灰和渣土。对于第一、二 部分的回收利用在国内外均有良好的途径;而对于第三部分的回收利用在国内 主要途径为堆肥处理,存在成本较高、二次污染严重的问题。第三部分的典型 成分如下表:
从以上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对此部分资源化利用较难的主要原因为水分去除 较为困难成本较高。
在国内通常采用以下三种方法去除水分:一、直接进行好氧堆肥处理;由 于水分原因其过程渗透液产量大、恶臭强度大、二次污染严重;升温速度慢; 发酵时间长曝气及翻堆电耗较高。
二、为减少渗透液排放,缩短发酵时间;采用螺旋式挤压脱水方法进行初 级脱水后将水分降至45%左右发酵最好条件后进行深度发酵脱水后至35%以下水 分后进行深度烘干加工处理。
存在的问题:1、由于螺旋的挤压破碎作用将大部分果蔬类物质压榨成浆状 排出;出水淤泥含量高,污水中COD及BOD的含量高达20000-30000mg/L,污 水处理成本较高。
2.深度加工的煤及电力消耗高;尾气排放量大,治理成本高。
三.采用液压式打包处理;进行初级脱水处理后将水分至50%左右;然后 进行发酵脱水后至35%以下水分后进行深度烘干加工处理。
存在的问题:1、脱水效率低,一般脱水率为10%左右;发酵周期长渗透液 产量大。2.深度加工的煤及电力消耗高;尾气排放量大,治理成本高。
综上所述为提高厨余及泥土类垃圾的综合利用水平高效脱水装置是最为关 键的因素。
发明目的
为克服现有技术中,厨余泥土类垃圾挤压脱水机不能满足垃圾处理工艺要 求的技术不足,本实用新型设计一种厨余泥土类垃圾挤压脱水机,用于克服现 有技术的不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埃玛特实业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埃玛特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9153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