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废碱回收再利用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90940.4 | 申请日: | 2008-09-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84252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8-05 |
发明(设计)人: | 付强;贾凤达;朱英敏;张春鹤;张庆国;赵羽菲 | 申请(专利权)人: | 付强 |
主分类号: | C02F1/42 | 分类号: | C02F1/4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63411***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回收 再利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环保装置,尤其是一种废碱回收再利用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废碱再利用技术中,其再生液是由位于交换器上部的进料管经阀门调节进入交换器内的,先经过上室中强树脂层后,再流经下室的弱树脂层,然后从交换器的下部排水管排出,经管废碱液中的大部分碱被脱出,但仍有部分可利用的物质随液排掉。如果这部分废液不能被重新直接回收利用,就要用其他方法加以处理。如果用酸性化学试剂进行中和后再排放,这将造成物质、设备、能源的浪费和损耗。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废碱回收再利用装置,达到在不增加复杂设备和只需要少量资金投入情况下,就能使含碱废水达标排放,并能回收利用部分废碱液。
本实用新型采用这样的技术方案:首先增加一个回收废碱液的回收池,使得从交换器排出的非达标废碱液根据PH大小返回废液池中收集,并通过泵将废液从交换器的新增的中部的废液进料管进入交换器。
其具有如下特征:在交换器(10)的强弱树脂中间隔板(12)的上面,设有再生液进料布水器(7);废液池(4)通过通过泵(5)与复苏剂进口阀(1)、废液进料阀(6)相连接。
通过以上技术方案,可以以较少的资金投入,节约资源,更明显有效地保护环境。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一个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加以说明。
在图1中显示:废液池4、交换器10是原理图沿中轴线纵向剖视图,而图中相关工艺管线、阀门等常规零件采用简化形式进行标注,以使图面清晰。在设计时,首先是增设一个废液池4,用来收集经原下排水管15排出的不达标水即废碱液,再一个就是在交换器10内,装有强树脂的A室下部,强弱树脂隔板12的上沿处;废液进料阀6和复苏剂进口阀1并联在一起,都和泵5的出口相连,在强弱树枝隔板12的上面安装一个鱼翅形布水器8,鱼翅形布水器8的进口管7和废液进料阀6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这样的:废液池4中的废碱液经泵5和废液进料阀6均可进入交换器10的A室,A室中装有强树脂,B室中装有弱树脂,这样是根据不同的废碱液的浓度,选择此进料路径,因B室中装有弱树脂,抗污染能力较强,能利用含碱浓度较高的废碱液,反之应从复苏剂进口阀1进入。不管从那进料,排出管路只有1条路径,即:原下排水管15,可根据工艺参数来选择。当交换器内的树脂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其交换能力因树脂固有特性和交换对象不同将有所下降,应该对树脂进行复苏处理。操作步骤如下:将复苏剂经复苏剂进口阀1打入交换器10中,对A、B室中的树脂进行复苏还原工作,完成后经过下排水管15、下排水阀18排出。在图1中还有:原进料管2、再生计备有入口阀3、强树脂上端板9、筛孔11、弱树脂下隔板14、废液回流阀17、进水阀16的名称在正文中未提及,这里给出其名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付强,未经付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9094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生产高效精密钢管窑炉的淬火下水机构
- 下一篇:海绵型半伸缩式洗车废水回收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