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生物法脱除沼气中硫化氢的自动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90762.5 | 申请日: | 2008-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44427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5-27 |
发明(设计)人: | 高德玉;赫大新;王欣;刘伟;王钢;陈薇 | 申请(专利权)人: | 黑龙江省科学院科技孵化中心 |
主分类号: | B01D53/00 | 分类号: | B01D53/00;B01D53/84;B01D53/52;C10L3/10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果瑞 |
地址: | 150086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生物 脱除 沼气 硫化氢 自动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脱除沼气中硫化氢的装置。
背景技术
厌氧发酵产生的沼气中通常含有硫化氢气体,常用的沼气脱硫方式有化学法和生物法。化学脱硫需要使用脱硫剂,脱硫剂的更换不但增加了成本,操作起来比较困难,而且失活的脱硫剂易造成二次污染。授权公告号为CN2710731、授权公告日为2005年7月20日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的《生物催化氧化脱硫装置》利用生物填料装置脱硫,含硫液体进入另外的再生活化装置中曝气活化;授权公告号为CN2870960、授权公告日为2007年2月21日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的《一种沼气生物脱硫设备》利用一个生物脱硫塔和一个除酸装置循环脱硫,上述两个专利在硫化氢的吸收、转化、脱除过程中都是在两个装置内进行的。授权公告号为CN101053765A、授权公告日为2007年10月17日的发明专利公开的《沼气生物脱硫装置》提供了一种一体的脱硫装置,但是其为手动装置,并且无硫单质回收功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的沼气生物脱硫装置为手动装置,并且无硫单质回收功能的问题,进而提供一种生物法脱除沼气中硫化氢的自动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生物法脱除沼气中硫化氢的自动装置包括生物脱硫塔、沼气输入管、回流泵、喷嘴、填料、排放管、保温层、微生物培养液输入管、输送管、沼气输出管、测温探头、测氧探头、透气隔板、空气输入管、两个球阀、第一止回阀、第二止回阀、沼气鼓风机、绞龙、动力泵、沉降式离心分离器、第三止回阀、硫污泥排放管、137Cs辐射源和一体化射线接收装置,所述透气隔板安装在生物脱硫塔的内壁上,所述填料设置在透气隔板上,所述填料的上方设有喷嘴,所述输送管的一端穿过生物脱硫塔位于喷嘴的上方且与喷嘴连通,所述输送管的另一端穿过生物脱硫塔且位于生物培养液中,所述回流泵安装在输送管上,所述沼气输入管安装在透气隔板下方的生物脱硫塔的外壁上且与生物脱硫塔的内部连通,所述空气输入管安装在沼气输入管的管壁上且与沼气输入管连通,所述第一止回阀安装在空气输入管上,所述沼气鼓风机安装在沼气输入管上,所述微生物培养液输入管安装在透气隔板下方的生物脱硫塔的外壁上且与生物脱硫塔连通,所述第二止回阀安装在微生物培养液输入管上,所述排放管安装在生物脱硫塔的下端面上且与生物脱硫塔的内部连通,所述沼气输出管安装在生物脱硫塔的上端面上且与生物脱硫塔的内部连通,所述两个球阀分别安装在排放管和沼气输出管上,所述测温探头的一端穿过生物脱硫塔的外壁至于填料内,所述测氧探头的一端穿过生物脱硫塔的外壁至于填料内,所述生物脱硫塔的外壁上安装有保温层,所述137Cs辐射源安装在微生物培养液输入管下方的生物脱硫塔的外壁上,所述一体化射线接收装置安装在微生物培养液输入管上方的生物脱硫塔的外壁上,且所述137Cs辐射源和一体化射线接收装置位于生物脱硫塔相对应的外壁上,所述绞龙安装在生物脱硫塔内且位于生物脱硫塔的底部,所述绞龙的输入端与置于生物脱硫塔外部的动力泵连接,所述绞龙的输出端相对的生物脱硫塔的外壁上安装有硫污泥排放管,所述硫污泥排放管与生物脱硫塔的内部连通,所述沉降式离心分离器安装在硫污泥排放管上,所述沉降式离心分离器的回流管的管口安装生物脱硫塔的外壁上且与生物脱硫塔的内部连通,所述第三止回阀安装在沉降式离心分离器的回流管上。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整个脱硫过程完全是自动化控制,并且在一个装置内完成脱硫目的,本实用新型具有硫单质回收功能,本实用新型脱出H2S效果明显,远远小于国家规定的H2S排放标准,去除率高达99.9%,并且得到纯度为98%的硫磺颗粒。本实用新型还具有结构简单、控温效果好、安全性能高、成本低和使用方便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主视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黑龙江省科学院科技孵化中心,未经黑龙江省科学院科技孵化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9076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