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食用大豆的加工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89704.0 | 申请日: | 2008-04-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71345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31 |
发明(设计)人: | 邱树武;孙书祥;史永革;刘庆阁;李七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市东北人家食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L1/20 | 分类号: | A23L1/20;A23L1/202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毕志铭 |
地址: | 150060黑龙江省哈尔***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食用 大豆 加工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加工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具有浸泡、发芽、蒸煮灭菌、发酵、腌渍等功能的食用大豆的加工装置。
背景技术
食用大豆具有丰富的营养,是人们生活中重要的营养来源。使用现有的加工装置加工食用大豆存在大豆营养物质释放和活化不足,影响人体对食用大豆的消化吸收,限制了人们对食用大豆的食用量,而且现有的加工装置还存在功能单一、单台设备无法实现浸泡、发芽、蒸煮灭菌、发酵、腌渍等功能,加工环节复杂、卫生条件差、生产成本高等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的加工装置存在的大豆营养物质释放和活化不足,影响人体的消化吸收,限制了人们的食用量以及功能单一、加工环节复杂、生产成本高的问题,进而提供了一种食用大豆的加工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食用大豆的加工装置包括由上封头、筒体、下封头依次连接而成的罐体,在筒体的内表面上固定设有钢骨架,上封头上设有进料口,下封头上设有进出液口;所述加工装置还包括中心管、内层筒、进出气系统、出料器、喷淋管、底筛板;所述内层筒内衬在筒体内并通过钢骨架与筒体固接在一起,内层筒的侧壁上均匀开有若干个通孔,底筛板设置在内层筒的下端面上,底筛板与下封头的内壁固接,所述中心管垂直设置在罐体内,中心管的上端穿出上封头并与上封头连接,中心管的下端与出料器的上端表面相接近,中心管上的侧壁上均匀开有若干个中心管通孔,喷淋管均布安装在上封头的内表面上,所述出料器安装在罐体内的下部,进出气系统布置在筒体的外表面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应用保证了大豆在加工过程中能充分释放营养物质、充分活化,用本发明加工出的大豆产品利于人体的消化吸收,本发明同时具有浸泡、发芽、蒸熟灭菌、发酵、腌渍等功能,而且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的优点。利用本发明装置通过控制大豆的发芽过程,激活了大豆内在的酶源,分解和降低了大豆中影响营养消化吸收的抑制因子,使大豆的营养物质得到释放和活化;通过有益微生物的发酵作用,提供了外在的酶源,使大豆的营养物质进一步得到释放和活化,更加有利于人体的吸收利用。本发明主要用于食用大豆的豆豉、纳豆加工、糖渍豆酱等产品的生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没有画出出料绞龙),图2是图1的A-A剖面图,图3是图1的局部视图,图4是内层筒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中心管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一:结合图1~5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所述的食用大豆的加工装置由上封头2、筒体1、下封头3依次连接而成的罐体31,在筒体1的内表面上固定设有钢骨架22,上封头2上设有进料口18,下封头3上设有进出液口17、中心管4、内层筒5、进出气系统32、出料器6、喷淋管20、底筛板12组成;所述内层筒5内衬在筒体1内并通过钢骨架22与筒体1固接在一起,内层筒5的侧壁上均匀开有若干个通孔5-1,底筛板12设置在内层筒5的下端面上,底筛板12与下封头3的内壁固接,所述中心管4垂直设置在罐体31内,中心管4的上端穿出上封头2并与上封头2连接,中心管4的下端与出料器6的上端表面相接近,中心管4上的侧壁上均匀开有若干个中心管通孔4-1(在上封头2内的部分及穿出上封头2的部分不开孔),喷淋管20均布安装在上封头2的内表面上,所述出料器6安装在罐体31内的下部,进出气系统32布置在筒体1的外表面上。所述罐体31是由304不锈钢材料制成的。内层筒5上的通孔5-1是沿纵向均布的2×20mm的长条孔,中心管4上的中心管通孔4-1是沿纵向均布的2×20mm的长条孔。底筛板12用304不锈钢材料制作,底筛板12上的筛孔是倒梯形开孔。喷淋管20主要用于在发芽时供给喷淋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市东北人家食品有限公司,未经哈尔滨市东北人家食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8970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