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速编织机齿圈和转盘的结构改进有效
| 申请号: | 200820087820.9 | 申请日: | 2008-05-2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04103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3-04 |
| 发明(设计)人: | 包昌富 | 申请(专利权)人: | 包昌富 |
| 主分类号: | H01B13/26 | 分类号: | H01B13/26 |
| 代理公司: | 杭州九洲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翁霁明 |
| 地址: | 311400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高速 织机 转盘 结构 改进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来编织电线电缆屏蔽外网层的高速编织机,属于电线电缆制造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依据现行的高速编织机,结合附图1描述屏蔽外网层的编织原理:八个上锭(101)各自联结着由滑动齿块(102)与上锭座(103)构成的移动副,均匀分布在(开槽)转盘(104)上部,受16组行星齿轮(105)的“接力”驱动[行星齿轮(105)的驱动通过齿圈(106)来完成],同时沿着转盘(104)上部环形轨道逆时针旋转。上锭线(107)直接引向编织点,围绕芯线排列出八条间隔均匀的左旋线。八个下锭(108)、八组摆杆机构(109),固定在转盘(104)上顺时针旋转。下锭线(110)经过摆杆(111)头部牵引至编织点,围绕芯线排列出八条间隔均匀的右旋线。上述两个正反旋转运动,实现了上锭线(107)和下锭线(110)相互交叉的基本动作。摆杆(111)中部装有尼龙滑块(112),伸入在槽圈(113)内侧的波形凹槽内,旋转时受到波形起伏的推动,使摆杆(111)产生上下运动。被牵引的下锭线(110)也随之产生以编织点为中心的上下摆动。按照设定的运动关系,当下锭线(110)抬高后,有两条上锭线(107)穿越其下方;当下锭线(110)沿转盘(104)槽口压低后,也有两条上锭线(107)跨越其上方,实现上锭线(107)与下锭线(110)的覆盖和叠加动作。由于槽圈(113)内侧的凹槽,是由四段“双停歇”运动类型的曲线组成。因此相邻摆杆(111)的运动都形成此起彼伏、上下错开的状态,这样紧随其后的下锭线(110)在滞后1/8周期[即退后一条上锭线(107)],进行着新的覆盖和叠加。由于八个上锭(101)和八个下锭(108)按照预定的规律持续运动,上锭线(107)和下锭线(110)相互进行着间隔有序的交织,最终使机器以2叠2的结构形式,环绕芯线完成外网层的编织作业。
由上可之,齿圈(106)和转盘(104)是分别带动上锭(101)和下锭(108)高速运转,在完成编织过程中,是两个起关键作用的运动件,直接影响到产品编织质量的好坏及整机的工作寿命。但是受结构设计的限制,现有的转盘(104)和齿圈(106)都是大内径的薄壁异型件,目前存在加工难度大、易变形、装配要求高等问题,是影响高速编织机综合性能的主要因素。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针对上述的不足,进行了结构优化,提高了转盘和齿圈的刚性及回转精度,解决了转盘、齿圈易变形的难题,具有结构简单、经济实用、加工工艺性好、装配及拆卸方便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高速编织机齿圈和转盘的改进结构,包括上锭、下锭、摆杆机构、转盘、下托盘、上托盘以及上托盘齿圈,其主要技术特征是所述的上托盘和上托盘上的齿圈为整体式的盘型零件;所述的盘型零件上设有加强筋;所述的上托盘齿圈上的直齿锥齿轮为径向变位齿轮;所述的转盘从顶部到底部为锥度式递增;所述的转盘与下托盘的连接螺丝孔为腰型孔。
本实用新型将固定在上托盘上的齿圈与上托盘整合,设计成整体式的盘型零件,提高零件的高速运转的抗振性和加工的方便性,通过加强筋的合理分布,进一步提高了零件的刚性和平衡性,齿圈上的直齿锥齿轮,采用径向变位的方法加工,提高了齿圈和行星齿轮的承载能力,同时改善了传动性能。转盘从顶部到底部的壁厚呈锥度式递增,大大提高了零件的刚性和高速运转下的零件抗振性和平稳性,降低了加工难度,同时将转盘上的螺丝通孔改为腰型孔,方便调节上锭与摆杆上的编织线上下摆动时的相对位置。
附图说明:
图1是现行编织机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改进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转盘与下托盘的连接螺丝孔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2、3、4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介绍:上托盘和上托盘上的齿圈(209)为整体式的盘型零件(202);盘型零件上设有加强筋(208);所述的上托盘齿圈(209)上的直齿锥齿轮为径向变位齿轮;转盘(205)从顶部到底部为锥度式递增;转盘与下托盘(207)的连接螺丝孔(210)为腰型孔。
下托盘(207)通过两个轴承的支承固定在中间外轴(206)上,新设计盘型零件(202)安放在下托盘(207)的上方,依靠中间外轴(206)顶部的圆螺母,将上托盘齿圈(209)和下托盘(207)锁紧并固定在中间外轴(206)上。新设计的转盘(205)固定在下托盘(207)上方,转盘(205)上固定若干个数量相等的摆杆(204)和下锭(203),转盘(205)内壁安装若干个数量的行星齿轮通过上托盘齿圈(209)来驱动,再由行星齿轮来驱动上锭(201),按照一定的运动规律,完成编织作业。通过安装这种新结构设计、装配及拆卸方便运动件,降低了运动噪声、传动更加平稳,整机的综合性能有了较大的提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包昌富,未经包昌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8782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湿分分离加热器
- 下一篇:用于支持运输工具泊车过程的装置及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