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背光源模块补光匀光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87471.0 | 申请日: | 2008-05-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09813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3-18 |
发明(设计)人: | 刘俊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俊波 |
主分类号: | F21V7/10 | 分类号: | F21V7/10;F21V7/04 |
代理公司: | 宁波天一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莉华 |
地址: | 315100浙江省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背光源 模块 补光匀光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使光源照射均匀的装置,特别是一种在薄型灯箱内使用的背光源模块补光匀光装置。
背景技术
现绝大部分背光源是使用直管状的灯管,这种灯管技术成熟而且价格便宜,但此灯管两头的灯丝部位的发光量要明显低于其它部位,且两头的灯脚及固定灯管用的灯座部位都不发光,尤其是多支灯管首尾相接铺设时,其明暗变化更为明显。
专利号CN200510082998.5“大型灯箱的暗区补光装置”、CN200520106163.4“照明器的暗区补光装置”,虽都提供了一种暗区补光的装置,但它因结构过于简单,很难有效的控制光线,尤其是灯箱箱体较薄时,它的局限性将更加明显。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背光源模块补光匀光装置,使背光源模块在全范围匀光,由背光源模块拼接的大尺寸背光源在全范围内光照柔和均匀,与灯箱配套使用时灯箱画面无暗区,提高灯箱光源质量。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背光源模块补光匀光装置包括灯管、主反射板、灯座支架、匀光装置,还包括有补光装置,所述补光装置由一个或一个以上位于灯管两侧主反射板上的补光反射板组成,所述补光反射板由背部成夹角θ的两个镜面反射面组成,所述的匀光装置由安装在灯管的两端并全遮盖住灯脚、灯座支架的两匀光反射板组成,所述的匀光反射板为多折面板,与主反射板结合处形状相匹配并倾斜固定在主反射板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因此补光匀光装置在灯脚、灯座支架等不发光的区域,加装遮盖灯脚、灯座支架并折射面较大的匀光反射板,匀光反射板边缘与灯管主反射板结合处形状相匹配,对光线进行有针对性的反射匀光。除匀光装置外,还在与灯管长度方向的中间部位,增加了补光装置,使模块中间的部分光线经补光反射板,补充增射到灯管两头不发光部位,从而达到使背光源模块可全方位、全尺寸范围内匀光,因而具有可无拼接缝的明显优点,无论灯光显示面的大小,都具有光照均匀、柔和、显示效果佳的特点,尤其在薄型灯箱中显示效果更明显。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图1的A—A视图。
图3、本实用新型补光反射板截面示意图。
图4、本实用新型补光反射板截面示意图。
图5、本实用新型补光反射板截面示意图。
图6、本实用新型补光反射板截面示意图。
图7、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无补光反射板)。
图8、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有2块补光反射板)。
图9、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有4块补光反射板)。
图10、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有6块补光反射板)。
图11、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参考图(两个以上模块横拼接)。
图12、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参考图(两个以上模块横直拼接)。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进一步描述。
主反射板2为向内弯折的多折面板,灯管1安装在主反射板2中间位置上。
匀光反射板3、3'结合处形状与主反射板2结合处的形状相匹配,确保结合配合处无间隙缝,两匀光反射板3、3'用底部边缘上的凸缘6,用螺钉固定在主反射板2上。
匀光反射板3、3'为相同的两多折面板,匀光反射板3由中间的主反射区31、对称连续的过渡反射区32、次反射区33及连接反射区34组成,各反射区分别由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漫反射平面组成,其中主反射区中间有开口与灯管1配合,全遮盖住灯脚、灯座支架5等不发光区域。同理,匀光反射板3'由中间的主反射区31'、两对称连续的过渡反射区32'、次反射区33'及连接反射区34'组成,过渡反射区位于主反射区两侧,相连主反射区和次反射区,连接反射区位于匀光反射板的上部与主、过渡、次反射区相接,如图1所示。
匀光反射板3的主反射区31与模块底部夹角α大于次反射区33与模块底部夹角β,并α为100~170°,β为90~160°,这样可使灯脚及灯座支架与上部的较暗区域的光线加强,均匀整个暗部的光线,如图2所示。
同理匀光反射板3'的主反射区31'与模块底部夹角α大于次反射区33'与模块底部夹角β(图未画)。
形状、大小相同的左、右补光反射板4、4',分别对称、垂直固定在位于灯管1两侧的主反射板2上,可用粘接、插孔连接或螺钉等连接方式固定在主反射板上,左、右补光反射板4、4'的两个反射面分别偏向灯管两头的匀光反射板3、3',使中部的部分光线增补到灯管两端,使模块两头暗部的光线得到加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俊波,未经刘俊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8747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